第1153章礼物(第1/3页)
作品:《澳洲风云1876女主》《六国海军军备限制条约》的签订,从根本上限制了日军发展海上力量的企图,锁死了海军发展上限,使其不具备挑战大洋帝国和英国海上力量的能力。
这是一份符合大洋帝国和英国战略利益的军备限制条约,但却是建立在损害其他国家基础上。
尤其是日方,这份六国军备限制条约的签订,对其发展海上力量的勃勃野心不亚于一次重创。
世界大战后
大英帝国积累100多年的财富损耗殆尽,其从原本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原本拥有40多亿英镑净债权,战后反而背上了亿英镑的债务。其中八成以上是以金洋计价的国际贷款。
这迫使伦敦不得不紧缩开支,大力削减军队以及驻外的军事存在,减少政府开支,加强对殖民地的压榨,压缩并退役相当部分海军舰艇,以节省资金。
英国财政情况困难,法国、意大利也好不上多少,面临着差不多的财政困难情况,都有着消减海军舰队规模的强烈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
欧洲各国不具备与大洋帝国开展军备竞赛的基本实力,那么达成一项具有国际约束力的《六国海军军备控制条约》,避免爆发新一轮海军军备竞赛,尽量维持当前世界的力量格局,就成为欧洲各国的普遍需求;
大洋帝国本身也没有侵略欧洲的战略企图,更没有必要维持绝对的海上军事霸权。
若那样的话
势必将激起全欧洲的敌意,将大人帝国与欧洲各国辛苦经营数10年的政治互信毁于一旦,走上世界独夫的不归道路,智者所不为。
世界独夫是什么样下场,看看德三帝国的结局就知道了。
这样一来,世界主要列强国家达成《六国海上军备控制条约》就具备了充足的政治基础,条约应运而生。
这里唯一巨大的变动,就是关于扶桑国海军系数的确定。
在原本历史时空
米国和英国的主力舰吨位相同,都是万吨。扶桑万吨,法兰西和意大利万吨。
原条约规定
各签约国不得建造、获取、或为本条约其它签约国建造超过35000吨(35560公吨)的主力舰。
各签约国的主力舰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406毫米)。
若米国和英国的系数为1,扶桑国系数则为,法兰西和意大利则为,各国均不得突破上限。
但这份军控限制条约中,没有包括巡洋舰和驱逐舰控制吨位,也没有限制1万吨以下航空母舰的建造,给扶桑国投机取巧留下了漏洞。
扶桑国因此大量建造排水量9800余吨的航空母舰(不足万吨,不在军控条约限制之内),大量建造重巡洋舰和大型驱逐舰,钻军备限制条约的空子。
而如今
新的《六国海军军备控制条约》中,对大洋帝国和英国舰艇总吨位可以保持在140万吨(包含所有3000吨级以上重巡洋舰和驱逐舰),极大的提高了舰队规模上限,令很多新建造的主力战列舰不必要拆毁,适当削减即可。
若有必要的话,英国和大洋帝国随时可以封存舰艇,以节省海军舰队高昂的维持费用,但海军实力依然在线。
可以说,这是对英国与大洋帝国当前海上霸权极度的宽容,是新时代下强权的产物。
这份军控条约一天不废止,英国和大洋帝国的海上霸权就无人可以挑战。
因此,新的海上军控条约得到英国和大洋帝国的全力支持,英国人尽力做通了意大利和法国的工作,大洋帝国则强压日方接受,德国人没有丝毫发言权,最终促成了六国海上军控条约签订。
新的军控条约中
法国和日方系数为,即海军保有不超过42万吨主战舰艇吨位。
这42万吨虽然比原本历史时空的35万吨略有增加,但却是包含全部海上力量的总吨位,而不是主战舰艇吨位。
按照主战舰艇和辅助舰艇一半一半的原则,日方得到的这份海上军备条约,其主力舰艇规模只能保持在20万吨左右,这就真让人头疼了。
相比原本的35万吨主力舰规模,21万吨等于大大缩水,幅度接近一半。
20万吨能干什么?
这20来万吨主力舰艇阵容中,还要包含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如何分配各自的份额,又是一个打破头的难题。
大洋帝国拥有14艘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顶级战列舰(8艘伊丽莎白公主级,6艘公爵级),6艘超过4万吨航空母舰,仅这些超级战舰的阵容就超过85万吨,实力足以傲视群雄。
按照条约规定
已建成的超过万吨排水量主力舰可以保留,但是新条约舰排水量不允许超过万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406毫米),这等于束缚住了日法意德等国海上力量追赶的脚步,对这几个国家极不公平。
但那又怎样呢?
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公平可言,新的海军军备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