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谜之行星(第1/4页)

作品:《英仙战记

公元2918年4月18日,新罗马帝国军少校冯·姜子钺正式接获执政官汪泽仁的命令,率领一支由巡洋舰和科学考察船组成的特遣舰队,前往英仙旋臂外侧约一千五百光年的宇宙空间,执行所谓的“克丽奥帕特拉”行动,考察一颗受银河系引力吸引的星际行星“易”。

这项武装科考行动被新罗马执政官汪泽仁高调宣布为探索传说中的“安特内斯特”,因此,引起了英仙星际联邦的高度关注。联邦国防军派出由准将尼古拉斯·沃尔芬森指挥、冈瑟·奥斯瓦尔德中校为参谋长的追踪舰队,前往追踪并截击姜子钺指挥的帝国军第九特遣舰队。

于是,新罗马帝国军与英仙星际联邦国防军,在“易”星域发生了自2890年年底“马丘比丘”星域大会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舰队冲突。

当帝国军特遣舰队抵达星际行星“易”时,陷入占有兵力绝对优势的联邦追踪舰队出奇不意的包围。在全军面临覆灭的危急关头中,姜子钺临危不惧,天才地利用阿库别瑞引擎激发密集的超光速空间波动,引起空间风暴,吹散了联邦军严密的阵形,不费一枪便成功脱离对方的包围。

在接下来五月份的一系列战斗中。帝国军第九特遣舰队在姜子钺的指挥下,先后成功地发起第二次空间风暴,使出调虎离山之计,成功地摧毁了联邦追踪舰队的一部分战斗舰只和后勤补给舰只。随后,姜子钺又利用对方丧失补给舰只的弱点,利用综合补给舰“奥林匹斯山”号诈降,引诱对方上当,再一次毁灭了联邦追踪舰队近半的剩余舰只。

最终,屡遭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对手重创和羞辱后,沃尔芬森准将和奥斯瓦尔德中校无奈地选择了撤退,惨败而归。

这场由姜子钺指挥的新罗马军边境舰队第九特遣舰队以少胜多,战胜数倍于己的战役,被双方一致称作“易”星域冲突。

冲突的结果成就了姜子钺的英名,他因此再度获得代表新罗马帝国最高荣誉的“黄金凯撒”勋章,并且得到更大的指挥权限。使姜子钺在荣耀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又一步。随着边境舰队根据执政官汪泽仁的指示,派往“易”星域的增援舰队到达,姜子钺旗下的巡洋舰总数达到了两百二十一艘。由一个少校统领两百多艘巡洋舰的现象,无论在新罗马帝国还是在英仙星际联邦都是少有的。

“易”星域冲突无疑成为新罗马与英仙联邦全面战争的新契机。

无论是新罗马的统治集团,还是英仙联邦的政治精英,都企图以此次冲突为理由扩大战争,借机谋取各自更大的利益。

处于新罗马帝国权力金字塔顶峰的九大元老在做出增兵“易”星域的决定后,英仙星际联邦国防军在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的授意下,由国防部长埃里克·冯·布隆伯格五星上将亲自指挥的国防军主力舰队就分批出航,前往英仙旋臂星际之外,准备争夺“易”星域的控制权。

星际行星因为被新罗马帝国刻意渲染,而被与传说中的“安特内斯特”联系了起来。但在联邦追踪舰队败走之后,新罗马的科学家登陆“易”行星进行实地勘探,却发现了这颗来历不明的星际行星具有奇特的结构,甚至可能存在生命。

六月中旬在“易”行星表面进行的全球人工表层地震,使所有参与考察的科学家和军人感到吃惊不已。经过大型综合科考船“规尺”九号上的dna计算机“龙凤呈祥”对人工地震的数据进行分析,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易”行星的奇特而又迷一样的内部结构——这颗星际行星居然有一层“装甲”!

除了以行星自转轴两极为圆心,半径皆为四千千米的两个极冠地区以外,行星的所有地方,在行星平均海拔以下一百米处,有一层厚度达到五十千米的未知物质。这种物质不但能吸收激光、声波等的能量,还具有超乎想象的硬度,可以说是“钻不透”、“打不穿”的装甲。新罗马帝国科学院院士、科考队领队乌尔夫·伯恩斯坦称其为‘奇异物质’。

由于两极极冠地区的地表之下并没有这种“奇异物质”,所以人工地震的能量通过两极极冠顺利地深入到“奇异物质”之下的行星内部。从而使科学家们能看清这颗星际行星的内部构造。

无视那层“奇异物质”,“易”行星可以看成是放大一倍的地球,它拥有与地球几乎一模一样但规模更大的铁核、界面、地幔……只是地幔之上的岩石板块只存在于两极极冠地区,其他地方位于地幔之上便是那层神秘的分布极为均匀的“奇异物质”。

两个极冠地区的板块都非常零碎,活动极为剧烈,几乎每一秒钟都有强烈的地震和大规模的火山爆发。看上去,“易”行星就像一个两头喷火的球形烟花。

尽管太空中的遥感表明,两极极冠地区之外的行星表面也非常崎岖,山脉连绵、火山高耸、沟壑纵横,但是通过对人工地震震波的合成图像分析表明,这些山脉、火山、峡谷和深沟与行星内部并无直接联系。两极极冠地区以外的地形都不是行星内部地质运动造成的,火山全都是死火山——确切地说是“假火山”,并无与地幔相连的通道。

那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