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 111 章(第3/4页)

作品:《七十年代纪事

么热烈,好像有点意兴阑珊?不,或者用消极来形容更恰当。

也不是全部都这样,有人欢喜,说话眉飞色舞,有人彷徨,满脸愁云惨雾。

怎么形容呢?就是浩劫当中在各地大部分当权的和那四个人派系一样,而现在四个人相继被捕,同一派系的哪个不是人人自危?都没心情工作了,另一小部分则是扬眉吐气,兴奋地差点完不成工作,以至于进度停滞。

工作任务并不重,齐淑芳处理完自己的工作,拿着搪瓷杯倒了开水泡菊花茶,这段时间忧心忡忡,有点上火了,牙龈肿痛。

人人自危而消极的同事们还在那里唉声叹气。

等到工会拿着一沓票证过来,让大家抓阄,高兴与不高兴的同事们才兴奋起来。

这次有两张凤凰牌缝纫机票、两张飞鸽牌自行车票和两张上海牌手表票,还有一张红灯牌收音机票,一张华生牌电风扇票。

一共八张票,却有上百个人抓阄。

齐淑芳因为家里有三转一响,就没参加抓阄,只盯着电风扇。

每年三伏天都特别热,她倒是不怕热,可是贺建国不耐热,她早就想买一架电风扇了,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弄到电风扇票。

轮到电风扇票抓阄时,她踊跃上前,然而,手气并不好,没抓到。

王大姐抓到了收音机票,顿时如获至宝,她家就缺收音机了,见齐淑芳拿着空白纸团,不禁笑道:“你没抓到?那么是谁抓到了电风扇票?”

机务段副段长抓到了,但他家庭负担比较重,没钱买风扇,见齐淑芳想要,就让给她了。

这种情况很常见,今天抓到票的有三个都让给同事了,有的是家里买不起,有的是自己家里已经有了,不需要再买。

齐淑芳再三道谢,珍重地收好了票,明年年底到期,那么明年春夏之际买下比较好。

“淑芳,你听说了吗?”暂时没事干,王大姐靠到齐淑芳桌边和她聊天。

“什么事?”

王大姐眼里闪着光芒,“首都百万军民游行,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可以说是举国沸腾。是不是说以前那四个人说的话办的事都不算数了?”

原本热烈拥护那几个人的同事听了这句话,脸色更加灰败了。

齐淑芳抿嘴一笑,不予置评。

过了一会,齐淑芳问是从哪里看到的新闻,王大姐说是收音机,随即道:“对了,站长说把电视机搬出来,休息时间好收听电视上的新闻。淑芳,我记得钥匙在你那里吧?”

“是啊,是在我这里。”

一台上海飞跃牌的九寸黑白电视机,在火车站简直就是宝贝一样的存zài,平时都是仔仔细细地锁在单独的房间里,舍不得搬出来用,齐淑芳都快把这件大宝贝给忘ji了,没想到站长这时候突然提起来。

以齐淑芳的门路,也能弄到电视机票,鉴于电视机的吸引力非比寻常,价钱又特别贵,最少三百六,多则四五百,她暂时就没把心思放在上面,想等等再说。

她请示过站长,拿钥匙开门,几个男同事小心翼翼地把电视机和天线搬出来。

播放时得扶着天线,而且画面不太清晰,还得完全正对着电视机才能看到,侧看的话根本就看不清楚画面。

午休时,放电视。

齐淑芳发现所有同事都在场,一个都不缺,挤挤挨挨地看电视机,有的人吃饭速度慢,甚至捧着饭盒一边吃一边看,哪怕是已经知道的新闻,大家仍然看得津津有味,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来影响播放效果,态度非常之好。

其实,齐淑芳也很喜欢看电视,虽然不是书里说的什么彩色电视机。原因很简单,在她那个时代,气候恶劣,每个人苦苦求生,返璞归真,很多东西都没有了。

电视机就开了半个小时,大家意犹未尽地离开,三五成群地议论刚刚看到的画面。

齐淑芳喜欢归喜欢,没到大家狂热的地步,一下班,就匆匆回家,薛逢已经做好饭等着她和贺建国了,简单的家常小菜,和剩的羊肉汤。

齐淑芳和贺建国一边喝,一边问是哪来的牛肉。

在城里住了四五年,齐淑芳就买过三次牛肉,大部分农村都没有拖拉机,干活仍然靠牛马骡子,所以国家禁止宰杀,齐淑芳买到的牛肉两次是牛老了干不动才杀掉卖肉,一次是壮牛出事故断了腿不能干活,后者味道还好,老牛的肉质特别老,吃起来费劲。

薛逢道:“听说是运煤的平板车翻了掉沟里,砸死了牛。”

“哦。还是八毛钱一斤吧?”

“是呀,骨头九分钱一斤,别看就这么一节,三四斤重呢。”

那可不,一头牛的体积重量显而易见,骨头自然大且重。

薛逢提出想让老父来住段时间的请求,齐淑芳看向贺建国,后者很干脆地道:“来吧,昨天爹还问起薛大叔,还让我捎了点烟叶回来给薛大叔寄去。薛大叔上回不是说有个老伙计喜欢抽烟袋吗?爹特地留的烟叶。”

得到贺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