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无烟火药之父(第1/1页)

作品:《回到清朝做盐商

在大丰城的郊外有一个很大的院子,这个院子由高大的围墙围起来。

院子的三边都是河道,只有一面连接外面的道路,这条道路笔直地走上三公里就是淮海军的弹药厂了。

这个院子和弹药厂一样周围都没有人居住,它就那么孤零零地矗立在哪儿。

这个院子唯一通向外面的道路上有一个哨卡,士兵们荷枪实弹地在那里站岗。

院子上面也没有门牌,以至于远处路过的人都不知道这里是干什么的。

不过在大丰周边还有好几处这样的院子,周围也都有警卫看守。在工业区上班的人都知道这里是保密级别比较高的单位。没事的时候千万不要靠近,否则就要摊上事儿了。

一个车队顺着这条唯一的道路来到了哨卡前。一名年轻的官员上前递上了证件。

守卫哨卡的军官看了证件后,立马对着马车敬礼。然后让人搬开了拒马。警卫们站在了哨卡两边目送着车队驶向这个大院子。

舍恩拜这种被引进的学者一般会被带到书院做一番交流。同时也是让他们感受一下淮海军的学术氛围。

所以舍恩拜没有像小克虏伯一样被直接带到大丰城,而是先被带到了高邮的淮海书院。

经过一年的建设,书院已经初具规模,这个书院非常的大,以至于没有围墙,只在道路的入口处有一个巨大的中式门楼。

门楼上面有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淮海书院”。

当初董书恒也想过用大学这个称呼,这个词语也并非是生僻字,只是现在的解释跟后世的时候不同而已。

最后还是决定用书院这个称呼,书院是读书的地方,自然不仅仅局限于四书五经,实际上现在很多书院都会教经世致用之学。

另外,在淮海书院中讲究的是中西并举,无论哪个学院,哪个专业都要学习国学、西学。

即使是化学、物理这样的学科,中古代也都有很多的探索。只不过中国古人的著作中使用演绎法居多,而不像当前的西学多用的是归纳法。

两者的教学方式也有不同,国学方面都是老师讲好了让学生去归纳。

而西学则是将原理讲清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何运用。

两种教学模式奇迹般地存在于一个书院之中,在学生们的大脑中产生知识的碰撞。在这种知识的碰撞之中,许多新的发现、新的观点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

通过这种交流碰撞,淮海书院不管是中国老师还是外国老师,都感觉自己在飞速地进步。

像书院的一些外国老师在国内的时候也不是什么拔尖的人才,只是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却没有太多的创新发展。

但是到了书院教书之后,经常参加同中国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这让他们受益匪浅。

中国人并非都不研究自然科学。像徐寿、华蘅芳那样的人也不是凤毛麟(本章未完,请翻页)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