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咱就读明经科〈下〉(第1/2页)
作品:《唐朝公务员》“正因为进士科荣耀显贵,所以盯着的人就多,普天下读书人至少有七成都汇聚在这一科之上,而朝廷每年取中的进士科新进士最多不超过三十人,路是好路,但这条路实在太难走了”,仅仅是想到这个录取比例,唐缺都有些不寒而栗,跟唐朝进士科的独木桥比起来,后世的高考简直要比武汉长江大桥还宽阔,“再说本朝礼部大校阅卷时不糊名,每科高中的人总得在考试之前就打响名气,这中间的水可就太深了”。
面对唐缺所说,同是读书人出身的林学正只能无言长叹,士林华选,听来好听,但实在是……太难了。
“就不说参加礼部试之后要想高中千难万难,于我而言单是获得一个贡举资格都是难上加难,县学上面有州学,州学上面还有道学,就是到了道学也不是都有资格去长安的。依我家的情况,实不容我三五年,甚或是八年十年的消磨在赴试应考上。反倒是明经科更适合”,在林学正面前唐缺也没隐瞒自己的想法,“若是以后能有机会去州学自然好,要是实在没这机缘,在县学读个年余后就该出来做事养家了”。
唐缺家的情况林学正当日也听刘里正说过一些,面对这番实实在在掏心窝子的话也就劝不出什么来,读书花钱,以后真要千里迢迢参加科举的话更花钱,没一个殷实的家底撑着,这条路根本走不下去,要不县学里的士子们也不会多是殷实的士绅家子弟。
道理虽然明白,但林学正再想想唐缺的表现,未免就觉得太可惜。
他脸上颇有遗憾之色,反倒是唐缺自己光月霏齐的一片坦然,“本朝仕进,除了科举不还有‘吏干’这条路嘛,未必就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我还替你可惜,你自己倒是豁达”,林学正被唐缺的态度给逗笑了,“以吏干晋身有是有,不过这条路也未必好走,由吏到官可是千难万难,即便能入流品,以后升迁也极是艰难。远的不说,本县姚主簿及赵县尉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两人都算人尖子了,饶是如此从流外熬到流内也花了十几年,从进县衙当差到现在近三十年了,才刚刚熬到从八品。本州马别驾跟他们年龄相仿,入仕时间也差不多,如今已经是从五品下阶了。这是多大的差距?成败之间,他们其实就差在一个功名上”。
唐朝的州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别驾就类似于后世的副市长,同时给朝廷办事,如今一个是副县长,一个是副市长,这差距不可谓不大了。
“马别驾也是明经科的进士吧?”,林学正听到这句后忍不住又是一笑,“听你刚才的话还以为你是真豁达,现在看来也跟其他人没什么两样,明经就明经吧,不过我可提醒你,这条路也艰难的很,万不可存了大意之心”。
“多谢学正大人提醒”。
林学正事情说完后也就不再多走,上了后边跟着的马车回家去了,等他马车的走后,一直远远跟着两人的兰草这才走到唐缺身边,“他就是县学的学正大人?”。
“是,他跟村学里的严老夫子一样,都是好老师!”,唐缺从远去的马车上收回目光,“倒是你躲什么?林学正也是人,未必就吃了你不成?”。
“你们读书人说话,我跟着多别扭,林学正家的长随也跟在后面的”,其时天色渐黑,兰草往左右瞅了瞅后,低头之间握住了唐缺的手,“走,咱们回家去”。
两人手拉手的到了家,兰草的心情好的不得了,张罗着给唐缺做了些宵夜后,便自拿着剪彩到了书房,除了间或给正在温书的唐缺捏捏肩,添添茶水外,二人就守着一树三盏灯架各忙各事,整个场景静谧而温馨。
当晚,唐缺就睡在书房,第二天卯正〈早六点〉兰姐唤他起身,服侍着梳洗罢吃过“朝食”后,嫩油油的太阳已升了起来。
“若是觉得在家里闷就上街转转”,身穿一袭月白团领儒衫的唐缺伸手捏了捏兰姐儿的鼻子后,笑着拿起裹书的包袱出门而去。
郧溪县学建在城内西北角一处山丘上,占地约有二十亩之多。比之简陋的村学,这里的环境要好的太多了,沿着多达百余阶的台阶一路上行,两边遍植的都是婀娜垂柳,一进大门看到的就是左右两纵排整齐的校舍。
唐缺由门房带着去了学监房中,想来是林学正早就打过招呼,所以这刘学监对他很是和煦。随后就是颇有些繁琐的入学手续,其入学登记的条款跟后世也没什么太多的差别,无外乎年龄,籍贯等等,唯一不同的就是其中有一项专属记载直系三代中是否有人操工商之业。
唐缺的入学手续办完,学监正在吩咐杂役带他前往明经科校舍时,林学正悠悠然从门外走了进来。
学正大人一到,刘学监及在房中忙碌的杂役们都连忙起身见礼。
“罢了”,林学正随意摆摆手,“事情都办妥了?”。
不等唐缺开口,一边的刘学监已抢先回答道:“办妥了,我正准备派人领他去校舍”。
“恩”,林学正点点头后,收了微笑正色对唐缺道:“你是从村学里上来的,开蒙又晚,根基难免不牢,比之其他学子更应加倍用功才是。人不患无位,患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