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汇报见闻(下)(第1/2页)

作品:《时空过客4251

“虽然只在那里待了几天时间,不过东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和我们完全不一样发展思路,对于后面的根据地建设,有非常大参考价值。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在报告中都有详细介绍,大家后面可以看一下,不过毕竟是一己之见,调查得也不够深入,就当是简单了解一下好了。

那边的基本情况大概就是报告里写的样子,前段时间我把各个起义队伍和根据地大致都跑了一遍。

所有根据地里,我在东谷待的时间最久,之前我在根据地的时候,咱们就有和他们通信,不知道后面两地之间新的合作搞得怎么样?”

程刚先是简单介绍了一下东谷的情况,因为在报告中已经写得比较清楚了,所以没有多费什么口舌。

历史上东谷和槿甘山之间确实有过联系,毕竟一个在赣西南,一个在湘赣边界,地理距离并不远,换在后世的话,大概也就两个多小时的车程。

只是在这个时代,交通不便,敌人封锁,各地组织还没来得及恢复白色恐怖带来的破坏,所以才导致不同地区之间鲜有实质性的来往。

而程刚显然早有准备,上半年他就提供了东谷的消息,根据地这边后来也派人过去取得了初步的联系,期间的过程自然也少不了波折,但后面好歹还是完成了几次通信。

所以对于程刚离开根据地,第一个选择去东谷,大家倒也不是很奇怪,结合报告中的阐述,不得不承认东谷那边发展得确实不错。

而对于程刚来说,这次回了根据地之后的几天,因为其他领导人散布在各地,所以他主要在隆市那边给学生们上课,没办法了解最新的外部情况。

不过他倒是在学院见到了几个颇为眼熟的学员,在对方的自我介绍之下,他才想起原来是当时他在东谷见到的同志。

首发网址m.vip

因为东谷这边发展得比较好,组织建设也完善,所以除了提供一些基本的武器弹药、粮食油盐之外,程刚还留下了不少油印的教材资料。

这些书籍受到了当地同志的强烈欢迎,这个时代虽然已经算是步入工业化,但是在国内的大多数地方,仍然算得上是知识的荒漠。

想要建设根据地,没有科学技术是搞不定的,哪怕是要练兵打仗,也最好得有书本可以参考学习,所以不难理解那些同志的兴奋。

但是仅仅有书还是不够的,想要完全依靠自学成才,或许有如此能力的确实不少,但相比于建设带来的巨量人才需求,这点人肯定是不够的。

可程刚又没办法在那里久待,所以干脆说,槿甘山这边办了一个工农兵学院,资料更加丰富,他也经常会去讲课,如果有条件的话,东谷这边可以派些学员过去。

“东谷那边确实与我们联络上了,这次他们派了十几位同志过来,说是程主任邀请他们来我们工农兵学院进修,当真是个大手笔,哈哈。”

李书记就是教员出身,一直也喜欢带学生,在工农兵学院里,虽然他没办法经常去讲课,但是他的课始终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所以对于东谷那边派学生过来进修,他也是最开心的,礼尚往来,听说东谷在打算开发小铁矿炼铁,还专门从钢铁厂抽调了一批同志送了过去。

“我们和东谷之间,本就是同志兼邻居的关系,当然要互帮互助。

正如程主任报告中所说的,东固处于集庵周边几县的交界处,同样是边区,加上大山环绕,地形非常好。

我们两个根据地,只要发展好了,势必形成掎角之势,未来在整个赣西地区,形成区域性割据态势,指日可待。”

王军长更加关心军事上的问题,东谷那边的军事能力虽然不及槿甘山,但是对方占据的地方更为有利。

而且声势小也有小的好处,两个根据地只要达成了合作,一明一暗,战略上的空间自然就大了不少。

“没错,东谷地区的农会基础好,去年的暴动失败后许多党员都到了那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这点和我们是有相似之处的。

同时相比于槿甘山,东谷因为采取了公开武装斗争与秘密割据相结合的形式,所以与白区照样通邮通商,不影响经济发展,能及时获得敌情信息,也有利于建设和发展。

这种方法,能在敌我力量悬殊时保存实力,同时争取群众,符合东谷的红二、四团,主要以农民自卫队为主,多为当地农民群众,战斗力贫弱的实际情况。

我在那里跟着他们的队伍转了几圈,虽然论打仗,东谷那边的部队不管是从装备,还是训练水平上来说,都不如我们,但是他们的战斗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程刚讲了这么多东谷的事情,其实最主要就是为了把这点给引出来,在历史上,李书记也曾经多次到东谷考察,并且从当地的经验中获取到了不少的思想灵感。

“关于战斗方式,这点我也看到了,我们四军在之前几次战斗中,主要采取的是“凭险据守”的山地战术思路,敌人来了易守难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