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残缺的青囊书,古人的大智慧!(第1/3页)
作品:《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雀莺转啼的午后,阳光洒在静谧的庭院中,这是位于皇宫西侧的魏王宫,如今,这宫殿的主人起手间关系着数百人的性命,控制着数十死囚的生杀予夺。
一处偏殿外传来许褚的禀报。
“魏王,第一个死囚利斧开颅后,当即殒命,似乎是因为他本人下意识的挣扎,导致鲜血飞溅,第二个死囚则坚持了半刻钟,在华佗利斧碰触时,一命呜呼,第三个…”
许褚一边禀报一边把眼眸望向殿中。
那里,华佗正在实施第三次手术。
利斧开颅不同于刮骨疗毒,更不同于开膛破肚,脑袋上的神经要远远多于身体上的,故而,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有会让人再也无法醒来。
不过…
俨然,第三次的效果要优于前两次。
这已经半个时辰了,“手术”还在持续。
就在这时。
又一名虎贲甲士匆匆而来,“魏王,南狩侯求见…”
唔…
听到这消息,曹操当即想起的是,方才羽儿派人传来的口信,他要娶蔡琰为妻。
当然,这事儿原本很震撼,可对于曹操而言,也并非不能接受…
蔡邕是北方文人的代表,蔡昭姬作为其女儿有着特殊的地位,如果羽儿真的娶了蔡琰妹子为妻,那对于他巩固在文人、士人中的地位是一大裨益。
当然,深层次的去想,好处还有很多…
只不过,曹操顾不上去想,因为那时候…华佗的第一例“利斧开颅”已经开始了…
可以说,比起羽儿娶蔡琰,无疑…华佗手中的利斧更揪着曹操的心。
“让他进来!”
曹操目光依旧直视着华佗所在的殿宇。
不多时,陆羽赶来…
看到曹操的模样,正欲行礼。
哪曾想,许褚当即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眼神…
陆羽会意,坐在了院落中的一处石凳上,就这么静静的等待着曹操…
一个个医署的大夫正井然有序的端入水、将需要清洗的手书刀、利斧取出。
终于…
又过了足足半个时辰。
有虎贲甲士才来禀报:“魏王,华佗的手术完成了,那死刑犯利斧开颅后,又缝合上了。”
这…
曹操的眸子一下子瞪得硕大。
他的眼神中带着几许不可思议,可更多的却是由衷的震撼,成了…真的成了!
呼…
曹操长长的呼出口气。
他迫不及待的惊问道:“这是…这是成功了么?”
“还不算!”华佗不在,陆羽适时的开口。“缝合住只是第一步,能不能活,得再观察一些时日…具体的原因就复杂了,总之,不妨多观察几日!”
之所以陆羽这么说…
是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没有先进医疗水平的环境下,凭着华佗精湛的技艺,或许开颅不是什么问题,可开颅缝合之后问题就多了,最大的问题来自感染,开颅手术哪怕在后世也是难度系数极高的手术…
再加上,面对坚硬的头骨,能否开颅,都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更不要说一、两次的尝试就能够成功。
当然…
陆羽不是怀疑华夏博大精深的医学,华夏的传统医学历经千年的传承,有一套独有的医理,经过一代代人的探索与研究,或许已经达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只是因为失传,才造成了好像我们的中医不如西医的感觉。
就拿华佗来说,《青囊书》大部是失传的,仅留下的几页阉牛骟鸡之术,已经用了一千多年,非常传奇,让西医根本无法解释。
而大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当中发掘出来的5000年前的原始人颅骨,已表明了在古代就有开颅术。
这个,陆羽在一次参观“大汶口文化遗址”时,曾亲眼看到过,颅骨的开口位于顶骨接近枕骨处,断面呈光滑均匀的圆弧状。可见接受手术的人在术后长期存活。
也就是说…华佗提及的“利斧开颅”很有可能是有先例的。
再加上,根据国外的杂志,俄国卫星通讯社曾报道,,在西伯利亚发现留存于2500年前的外科手术器械,包括各种切割骨头的锯子、镊子等工具,甚至还有类似于现代手术刀的“柳叶刀”。
这批工具在华佗出生前6、7百年就有,或许也可以推论,那里当时就存在外科手术。
也就是说,古人的智慧…决不能小觑。
当然…
话虽这么说,陆羽依旧不敢把话说满,且再观察、观察…
方才,他听虎贲军讲,这些利斧开颅的均是死囚,大魏别的不多,死囚…倒是足够满足“利斧开颅”小白鼠的试验,等到最后…这利斧开颅,华佗能集大成,那时候…才是最好的时机。
“子宇来了!”
听到陆羽的话,曹操方才张口。
只是,这一刻…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