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433节(第1/3页)
作品:《早安!三国打工人》场面一时非常混乱。
有鲜卑人试探着向前,被车所阻,有人下马想要牵开车子,但车后又探出了长杆。
但这些鲜卑人总算还有并肩作战的能力,而那些健仆则在步步逼近时露了怯——很快有车子里传出了年轻女子的哭叫声!
“七娘!七娘!”被扑倒的老人来不及揪打自己的孙子,颤巍巍地指着辎车大喊起来,“快去救你阿姊啊!”
有年轻女子被揪着发髻,扯出了车,仆役中立刻有人冲上前想救援,却被一刀捅穿后踹开!
那松散的防线到处都是漏洞,稍微一用力拉扯,顷刻便崩开了。
到处都有鲜血飞溅,到处都有惨叫与哭声,只有狼烟仍旧笔直向天,直至某一个警醒的鲜卑人忽然大嚷起来!
“是陆廉的骑兵!”那人用中原人听不懂的话高叫起来,“撤啊!撤啊!”
陆悬鱼就是在这种时候冲下来的。
鲜卑人其实并不多,看人数不超过五百,只是骑兵对步兵总有先天性的优势,何况这千余人还称不上步兵。
但这些被集结起来,并得到一定指挥的健仆仍然阻挡了那群鲜卑人杀戮的效率,而且尽力地影响了他们的信心。
鲜卑人打仗的效率不怎么高,但跑起来快极了。
当她领了百余骑兵,扛着旗帜冲过来时,那些胡儿已经跑了大半,剩下少数的也立刻被汉军冲上前,一刀一个。
那位八十余岁的老人衣服已经破了,脸上也全是灰,手持着鸠杖,仍然在企图冲破自己儿孙们组成的包围圈,怒发冲冠地在高喊要和胡人决一死战。
直到鲜卑人跑得不见踪影了,她这里也解决战斗了,他才终于消停下来。
算上仆从足有数千人的这一大家子总算可以跟她好好见礼了。
老人叫司马儁,是当过大官的;
壮年儿子叫司马防,也当过大官;
接下来是这一群小青年,各个都姓司马就没错了,很客气地出来跟她见礼时,挨个报上姓名,就跟报菜名似的,让人听着都感觉眼花缭乱。
但她还是在这群人里准确地寻找到了一个听着很耳熟的名字,正是那个刚刚指挥仆役们组织阵线,防守反击的小青年,二十岁出头,人长得也不难看,而且特别敏锐。
“在下司马懿,”小青年用非常灵活的脖子转动了一下脑袋,“将军莫非于何处听过在下的名字?”
第390章
河内司马氏虽然称不上什么四世三公的大族,但家里也出了几个两千石,上到朝野,下到郡县,只要是士人圈子,哪怕不熟,只要听一听这个郡望,也都能有点印象,客气几句。
但这位陆廉将军出身寒微,就不一样。
她听了从老到幼一串儿的名头都没什么反应,硬是在一个二十岁的毛头小子这里瞪大了眼睛。
……但问题是司马二郎就没出仕过,连个升斗小吏都没做过,他能有什么名头呢?
有人忽然眼前一亮,插了一句嘴,“将军莫非与清河崔季珪相熟耶?”
她茫然地转过并不如司马懿那么灵活的脖子,“那是谁?”
于是这一片司马氏又短暂地哑巴了。
清河崔琰师从于大儒郑玄,于《论语》、《韩诗》上颇有研究,而且还是个外型相当伟美的帅哥,因此名气很大。司马懿曾拜访过他,并且获得了“聪亮明允,刚断英特”的评价。
当然如果说实话的话,这些通通都是世家之间互相吹捧,互相刷美名的老套方法而已,反正对于这群婆罗门来说,只要是自己家的孩子,都香,都香。
陆悬鱼虽然脑子没怎么放在这方面过,记不得那许多高门大户名家郡望,但这个套路还是清楚的。
“我只是觉得这位郎君很眼熟而已。”她这样说道。
一群司马氏互相又开始使眼色,眼色有狭促的,有羡慕的,有嘲笑的。
老头儿摸了摸胡子,“感念将军恩德,欲奉牛酒,不知将军营寨何处?”
她赶紧摆摆手,“你们不准备继续北上赶路吗?不必这么麻烦,应该做的,别客气。”
……老头儿似乎被噎住了。
身边的一群亲兵里,有人忍不住了,悄悄蹭了过来,拽了拽她的袖子。
她狐疑地转过头去,看身后这群亲兵挤眉弄眼,其中赵六胆大些,用一只手笼在嘴边,小声地对她嘀咕,“将军,他们这是怕了,不敢北上了,想跟着咱们,从濮阳南下去徐州呢!”
他声音很小,但这群出身世家的人精什么不明白!
“陆将军!”一个中年司马氏忍不住大声开口了,“北入冀州之路为这些胡虏所阻,咱们欲南下徐州,路上借一借将军的威名,未审均意若何!”
小陆将军恍然大悟。
“明白了,明白了,”她有点尴尬地抓了抓后脑勺,“你们早说我不就懂了吗?不用奉牛酒,护送你们一程,不要酬谢的。”
老司马终于一口气喘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