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视频会议 (更新完毕)(第1/2页)

作品:《我为国家修文物

加利特当然不会知道,在向南的眼里,所有的古书画都可以分为两种,不是价格高低,而是无需修复的古书画和待修复的古书画。

对于一幅亟需要修复的古书画而言,最迫切的问题不是该如何好好保护它,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救治”它。

这就如同一个濒临绝境的病人,医生要做的就是如何保住他的命,在和死神争分夺秒的时刻,谁还会在乎他的身份?

向南将《木石图》的画芯淋透了之后,又从工具柜里取来一条全新的羊毛巾,一点点地将画芯上多余的水分吸干。

之后,再重新来一次。

加利特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之后,便悄悄转身离开了修复室。

他可不是没什么事干的悠闲小老头,哪怕是在家里,他还有很多工作上的事情需要操心。

至于文物修复,专业上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他只需要看到结果就可以了。

加利特的离开,向南注意到了,但没有在意,依然埋头做着自己的事情,而邹金童则是端了一把椅子,老老实实地坐在一旁,认真观摩学习。

清洗了两三遍,《木石图》被弄花了的“脸”总算是露出了真面目。

整幅画内容很简单,是一株枯木状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蜗牛,怪石后伸出星点矮竹。用笔看似疏野草草,不求形似,其实行笔的轻重缓急,盘根错节,都流露出作者很深的毛笔功底。

这幅画,是北宋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

苏轼平生嗜作枯木怪石,是因为“怪怪奇奇,盖是描写胸中磊落不平之气,以玩世者也”。这跟他一生仕途跌宕,在新旧党争中屡遭打击的原因,有很大的关系。

在画面的右侧,是米芾的题跋:

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

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大家,他与苏轼、黄庭坚和蔡襄因为在书法上的成就,被并成为“宋四家”。

米芾比苏轼小15岁,但却是苏轼一生中的挚友。

他简短的题跋,似乎在回顾苏轼的一生、苏轼晚年倾于自省的状态、以及他们意义深远的友谊之重要性,而米芾连绵起伏的笔触和他细心平衡的字形与规律,也足以让他所书的题跋称得上是一幅独立杰作。

苏轼与米芾的相知相惜,可从他们这两幅配在一起的杰作略知一二。“苏米合璧”,不仅突显了《木石图》这幅画历史上的地位,也标志了世界文化中的光荣一刻。

等到《木石图》画芯上的水分稍干,向南便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捏着这幅画的两个角,将它翻了一面,让画芯背面朝上。

接下来的一步,就是揭覆背纸了。

向南取来一只小喷壶,往里面装上水,正准备往画芯背面喷水,放在口袋里的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

他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巴里斯时间上午十点半了,魔都那边刚好到了下班的点。

想起上午跟康正勇说起过要开个视频会议,向南便放下手中的活,将手擦干净,然后拿出手机来,点开微信看了看。

微信群已经建好了,群名就叫“文物修复工作室”,连实习生在内,一共有13个人。

看着这人数,向南也不禁有些小得意,自己的工作室如今算起来,从规模上看,也比得上一个小公司了。

这才半年时间而已。

“看什么呢,笑得那么开心?”

邹金童看到向南才刚刚开始做事,就停下来玩手机了,也凑了上来,“不做事了?”

向南看了他一眼,一本正经地说道:“我们工作室要开个会。”

所以,你一个外人就别在边上凑热闹了,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可邹金童毫无自觉,依然站在后面看着,兴致勃勃地说道:“哈?微信视频会议啊?一会儿让我看看有没有美女。”

向南:“……”

这人,还研究僧呢,怎么一点自觉都没有呢?

向南不想搭理他,给康正勇拨了个电话过去,说道:“人都齐了吧?要是没什么别的事,那就开会了。”

挂了电话,进入视频会议,看到里面人都齐了,便说道:“今天这个会,我主要说三件事,为了不耽误大家的下班时间,咱们长话短说。”

“第一件事,就是巴里斯这边的一家私人博物馆,巴利特文化艺术博物馆前天起火了,有十来件华夏古书画和古陶瓷器物受损,应巴利特先生邀请,由我负责对这些受损的华夏文物进行修复,大概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

“巴利特?”

话音刚落,康正勇便开口说道,“老师,这个巴利特就是用亿元高价拍走了苏轼《木石图》的那个?”

“对,就是他。”向南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我现在正在修复这幅《木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