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葫芦娃(二更)(第1/2页)
作品:《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太太姑娘回来啦。”
小全子的姨母和雪娘急忙带丫鬟们出来迎。
钱佩英走的,面露倦意。
这季节,之前走的居然出了一身汗,走的两条腿发酸,后头乘上马车才算喘上口匀乎气儿。
她算是服了她闺女,那茯苓就没有老实的时候。
从这里要去那里,从那里又奔着去更远的地方玩。
和她偷偷说:娘,这个是古物,让她摸摸,说什么有历史厚重感,那个让摸摸,说是原生态。
钱佩英当时心话:
闺女,你这不是废话嘛,咱就在古代呢,啥不是古物呀?
还有闺女你口口声声买东西是捡漏,这里需要捡漏吗,人家这里都是真的。
总之,她闺女疯起来,管不了呀,只能劝自己:
别吱声。
闺女自从来了古代,确实好几年没旅游了,细想想也是不容易。
再一个桃花和宝珠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米寿又岁数小更是贪玩,钱佩英就想着尽量不破坏孩子们的兴致,累也不说。
渴得她,只喝水就喝了三水囊。
这不嘛,桃花和宝珠下车后,就要去马车里收拾尿桶。
干娘(三舅母)在路上拢共解决了四次,再不回家,尿桶就要满了。
这个脏,两位小媳妇寻思:还是别让陆家丫鬟拾掇了。
给别院的丫鬟们吓够呛,可不敢让桃花小姐和宝珠少奶奶伸手。
结果就弄的车没等进院,大丫鬟们就争抢着开始收拾马车。
小全子的姨母引着钱佩英她们:“太太,膳食已经备好,太太是先梳洗歇歇乏还是先开饭?”
钱佩英问李家的,她家老宋呢,吃了没?什么时辰回来的,举人们吃了没。
早就已经吃过了,宋老爷早在晌午前就回来了。
钱佩英说,那她就不洗了,先吃饭。
这大户人家洗个澡太麻烦。
走了几步,想起小全子,钱佩英又急忙嘱咐,让全子和随行侍卫都去吃饭,这玩了一天,只吃零嘴,也不知他们饿没饿。
所以说,钱佩英没有孩子们想的那么抠门。
就算今日花了不少银钱也不能饿孩子吧。
一路上,边玩边在小摊吃过牛筋豌豆,炸酱面,买了烫面炸糕,只是没有听闺女晚上这顿找饭馆坐下吃。
钱佩英担心找饭馆吃完歇过乏,她闺女到时又该嚷嚷逛夜市去。
陪不起啊。
……
“哇,”米寿望着饭桌笑眯了眼道。
桃花和宝珠情不自禁的咽了咽口水。
宋茯苓拍了拍她弟的小肩膀:她弟,没欺她。
果然陆畔畔才是那个最贴心的人。
连她家小小的米寿都了解陆畔畔的人品。
餐桌上摆着,只简单提几样吧,宋茯苓着急吃。
有她最惦记的羊油麻豆腐,花素蒸饺,麻酱拌腰片,黄焖鱼翅,香肠干肠拼盘,复顺斋酱牛肉,天德居熏鸡等等。
像酱牛肉和熏鸡,是两个饭庄的大师傅带着手下,来别院现做的。
这面奴仆喊太太姑娘回来了,那面就将准备好的半成品做出来,当太太和姑娘走进饭厅,后灶装盘摆盘,丫鬟端上来。
就为了让宋家人吃上那口最正宗的京城美食,小全子那里早就提前拉出了清单,每日都会有京城出名饭庄的师父登门来别院做饭。
毕竟少爷原话:她贪吃。
师父顺子原话:要想拴住一个人,最好拴住她的胃。全子,多准备些,这世间唯有美食,才是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尤其是人饿的时候。这样的话,将来她饿,还能惦记起这口。
宋茯苓吃了一口羊油麻豆腐。
香。
哇,真香。
膻里食鱼羊者为鲜。
羊尾油的膻,调和绿豆的腥,初春的青韭,鲜嫩极了,怎么感觉比外面小摊卖的都香。
按理不应该啊,毕竟有些小吃,只有在苍蝇小馆里吃才会有滋味。
雪娘在一边伺候着倒花茶,看出宋茯苓吃满意了,眼里含笑,心想:
看来真没有白费功夫。
听说府里的厨娘为了做好这道小吃,从选材、搭配、刀工、火候、调味、装碗都是有讲究的。
里面的黄豆酱是特意为这道菜调制。
雪里红和青韭,更是从庄子送来的几筐菜里只挑出那么几把来。
钱佩英也瞅了一眼她闺女,心想:
瞧茯苓吃的那个香劲儿。
你瞅茯苓吃饭,就会发现,一口三口五口,嘴不大,吃的可不少,咱看着茯苓吃,吃饱了都能再吃下半碗饭。
还有她家米寿,长的也带着下饭样。
话说,多亏只在这里住几日啊,呆时间久了,钱佩英怀疑:她闺女更得学坏。
本来就是那爱臭讲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