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三更(为月票1050张+)(第1/2页)
作品:《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沈水镇,城门口。
宋福生一脸诚恳和守城衙役好顿说,说让我们逗留吧,俺们不乱走,我们的目的是为看病。你瞅瞅这老的老小的小,好多受伤的。
守城门的衙役官望着这伙人,问你们怎么是受伤的?是不是路上没吃食抢别人的了?
这怎么可能,怎敢。
别人不抢他们就不错了。
衙役嗤了一声,瞧你们造的那个样吧,谁抢你们。
宋福生说,官爷您得信我。随后指向瘫在车上的松子袋子,有的袋子已经被扎坏,松子袋子上虽然被盖着破布,但是从袋子里也漏出不少,手推车上有散落的,一眼就能看到。说是打这个摔的。
守城门的衙役真没想到,这伙人造的不像样,还真有些货。
微皱眉,在思考。
宋福生发现有门,知道人家顾虑的是他们像丐帮。
别看是丐帮,啥帮它一旦成为帮了,人数众多,也会被定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尤其他们还是难民出身,外地来的,不是本地人。
继续游说道:
“官爷,您看这都几时了,我们就是看完病马上出城,夜黑前,路上也找不到客栈落脚,就让我们在镇里对付一宿吧,真不会给您添麻烦。
就是出去买饭食,您放心,我们也不会一帮人出去走,只寻两个老实巴交的去买。
你看我们有这么多松子,真不会干出来半夜出去抢谁偷谁的事,饿了大不了吃松子是不是?”
是啊,这都几点了。
衙役心想:你们要是再晚来会儿,我们就要关城门了,只剩城楼上守值夜的,无战事无特殊情况,这一宿城门就不会再打开,连他都要下班了。
而衙役所担心的,正是宋福生猜到的那些。
看宋福生一脸老实,后面也真是老人孩子一堆,说的头头是道,终是点了点头:“不准乱走,夜里真急用什么出去寻买,也只准两三个人出去。明日卯时务必离开。”
宋福生给人家抓了一大把松子,说官爷辛苦辛苦。
进了镇,高屠户力荐宋茯苓,让去寻人打听哪里有便宜又看的好的医馆,最好地方大,还能顺便让他们对付一宿的。免得还要再花钱住宿。
“高爷爷,那位官爷不是告诉咱了吗?”
“那是药堂,药堂多贵。就咱老家那地方,以前镇里就有我说的那种医馆,祖传的,爷俩开的,反正你问问去,问问怕什么滴。”
宋茯苓觉得她问不问也完不成这任务,哪有想花少钱看好病,还带蹭宿的啊?搁楼下网吧包宿,认识还得花钱呢。
高屠户振振有词:“老天爷稀罕你,我算是看明白了,老天爷也稀罕米寿,米寿小,就是说不明白话。”
什么运气好,都快倒霉透顶了,最多她沟通能力还成而已。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宋茯苓头回怀疑,难道老天爷对她还行?
宋茯苓只是随便看了看,发现城门不远处有一对穿布衣棉袄的母女,那对母女看了看天色很落寞的转身,她觉得看起来人挺好就过去问了。
接着这对母女就走了过来,看见大家伙眼圈就红了,说咱们是老乡。
马老太惊怪,问你谁呀?哪里的人?老太太一口乡音出来,那位妇女当即落泪,一把握住了马老太的手。
彼此一打听,真是离得不远,女人的娘家,老父老母哥哥弟弟就住在离马老太不远的镇上。
就这么巧。
可不幸的是,女人天天过来看城门,也花了银钱托人去最边防的幽州城给打听,等了这么些天,娘家人愣是一点消息也没有。
宋茯苓的大娘何氏听完跟着哭,哭的都要收不住了,好些个妇女也想起自己娘家眼泪吧察。
倒是这位许姓娘子先收了泪,吸了吸鼻子拽住马老太手:“走,跟我走。”
一个大院子,院子后面的园子也挺大,院中间有井。
别小看这水井,打个井需不少银钱,房子也挺多,虽然两边是茅草房,似乎是堆积杂物用,只正屋三间是土砖房,但是也能看出来这位许姓娘子家过的尚算富足,“当家的,当家的?”
女孩也喊:爹,来客人了。
这位许姓娘子的男人,就是高屠户提到的那种祖传医师,靠爬山倒卖草药,和给人看病维持生活。
双方见面又是一顿说,说那面好惨。
同时也挺感慨,太有缘分了,太凑巧了。
“拾掇拾掇今晚就在这落脚吧,正好你们也有被褥,也就是帮你们熏熏屋子暖和暖和。你们人多,就只能住偏房委屈些。至于看病,我也不多收你们银钱,一会儿我挨个给看,需用多少草药,我就留个草药本钱。”
大伙就受不了别人对他们好,要是对他们正常一些,他们觉得买啥都贵,花半两银看病都是在要他们命。可人家只收本钱,宋里正还劝人家:“既是老乡,俺们更是晓得生活不易,你得留些辛苦钱,该多少就多少,不能难为你,这就够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