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识时务者(第1/2页)

作品:《祖宗在上

接到北边祖国的来信,郑宇得知许都被攻破,心下的第一个反应,不是愤怒、不是茫然不知所措。

正相反,他心里升起的情绪,甚至带着一点解脱的意思。

这种感觉,甚至让他自己都觉得有一些负罪感。自己好歹是大魏宣武侯,是大魏两个法相之一,国家的支柱。有这样的情绪,说起来是有些不应该的。

但是,人必须要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在知道许都被攻破、大魏已经无条件投降之后,他确确实实是感觉到庆幸。

他庆幸自己最担心的情况,没有发生。大将军阁下,最终还是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他最怕的,是明知不敌,夏沧还非要率领魏国人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跟燕国人死拼到底,那就一切都完了。

郑宇一直以来,在魏国内部,都是大将军夏沧坚定的支持者。很早之前,他能够在魏国的体系之内,一步步坚定的爬上来,修为能够一步步的提升,获得了国家赋予的大量资源,那都是跟夏沧的赏识和提携分不开的。

而他对此当然也是非常感恩的,也始终对大将军保持着忠诚。哪怕,在后来成为了法相修士之后,他也习惯了作为夏沧副手、部下的角色,他也没有什么野心想要自立山头什么的。

在他看来,魏国在英明神武的大将军夏沧的带领下,武德充沛,国力强盛,这不就够了么?

但这一切,在陆青横空出世之后,开始逐渐产生变化了。

尤其是在东阳庙那一战之后,他对于陆青的力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之后,他就逐渐跟夏沧产生了一些观念上分歧。

他跟夏沧一样,都觉得陆青是无法匹敌的;但二人不一样之处在于,夏沧觉得,无论如何,都不能坐以待毙,打不过也要做一些尝试,比如联合外援、比如寻得地利之处固守……总之,还是要拼上一拼。

而郑宇的想法,则更加悲观一些。

他觉得,就不能跟陆青拼。

魏国,或许最好的命运,就是争取能够以比较和平的态势,跟燕国、齐国连为一体。而在和平的前提下,只要没闹到双方动起刀戈的地步,那就都还有得谈,可以争取非常好的条件,保留大魏的国名、保留曹氏皇族的地位,或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在魏国内部,说了算的人还是大将军夏沧,郑宇的话语权,肯定比不过大将军。

更何况,他的想法,在他自己认为是理智的,他也认为自己这是一心为国,是对魏国的未来的最优解。

然而,就算是这样,他理智一点想,如果自己敢于公开的提出自己的理念,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这种悲观的、充满了投降味道的想法,必然会遭到全面的反对。

他不是没有尝试过隐晦的将自己的想法,提示给夏沧,但是那毫无作用。甚至只是这样隐晦的说一声,都遭来了夏沧很激烈的态度。

那还能怎么办呢?郑宇只能将自己的想法,埋回心底。

而在当下,听闻燕军南下,进攻魏国、尤其是许都城被攻破、陆青已经明确的亲自出手了之后,他的心,是提到了嗓子眼的。

但还好,最糟糕的情况,并没有真的发生。夏沧终究没有完全弃皇室与魏国子民不顾,选择血拼到底,而是顺应大势,选择了投降。

尽管,所谓‘无条件’投降,回头会怎么被处理,纯粹只能看陆家的意思了,甚至称得上一句国破家亡。然而,这总比人都死光了的下场,要好很多了。

……

看着眼前这些已经全部都放弃了抵抗,垂头丧气的魏国修士,尤其是看着最前面的郑宇,惟云和陆朝和的心里,却怎么都有着一种不真实感。

魏国……真的投降了?

曾经大燕南边最主要的敌人、在过去的岁月里,背靠大河防线,将燕国压得几近于透不过来气的魏国,就这么完蛋了?

但甭管有再怎么强烈的不真实感,这件事情,也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了。

早先的时候,他们接到了消息,得知许都发生的事情,并且让他们准备好,接受郑宇所率领的魏军投降。

他们其实很担心,郑宇到底会不会那么听话。

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他们真的会乖乖投降么?

国家覆灭、皇帝和大将军一起投降,这件事情,对于远征在外的为国人来说,肯定也是非常非常突然的。一时间,可能接受不了,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或者继续保持抵抗,都是很正常的情况。

而如果魏军不投降,惟云和陆朝和,还真的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来处理。

毕竟,不管怎么说,当前在吴国这里的形势,对于燕齐联军来说,是挺不利的。齐国主力部队的内部梳理工作,还在动荡之中,楚国又在西边虎视眈眈。这郑宇要是真都不管不顾,就硬跟着楚人一起搞事,那还真的就会很麻烦。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郑宇投降得很干脆。

惟云、陆朝和并不知道郑宇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无论如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