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颜相提案(第1/2页)
作品:《猛卒》颜真卿还在蝗灾地区处理灾民安置,但他的先期报告已经送到了朝廷。
关于蝗灾处置在朝廷已经有了定论,朝会便没有再讨论颜真卿,这份报告只在知政堂内小范围传达,很快便送到了太子李适的案头。
天子李豫已经逐渐放权,这些事情不用他过问了,直接由太子李适签署后生效。
颜真卿的报告中主要有一个建议大力表彰丰州驱蝗成功的提案,这个需要知政堂表决,李适便来到知政堂,召集除了颜真卿以外的四位相国商议此事。
“现在有两个问题!”
李适指着报告对众人道:“一个问题是不是要接受颜相国的提案,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接受提案,朝廷需要拿出多少奖励?大家都说说吧!”
刘晏举手道:“我先说两句吧!天宝八年,我在淮北经历过一次蝗灾,对灭蝗、驱蝗之难我深有体会,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的,千百万只蝗虫铺天盖地而来,就算动员全县百姓上阵灭蝗,最终连它们一成都灭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被啃食殆尽,要想驱蝗成功,必须准备非常细致,动员全体军民,大家齐心协力才有可能成功,所以丰州能成功驱蝗,我深知他们背后的艰辛。”
韩滉也道:“刘相国说得有道理,丰州不仅驱蝗成功,保住了大片良田,还能救济其他州县灾民,替朝廷排忧解难,仅凭这一点,我就全力支持颜相国的提案。”
李适点点头,又问崔佑甫和常衮,“两位相国的意见呢?”
崔佑甫立刻表态,“我支持!”
常衮沉默片刻道:“五位相国已经有四位表态支持了,我还能说什么,我不反对这个提案。”
其实就算常衮反对也没有意义,这项提案在韩滉表态支持后就等于通过了。
李适笑道:“既然同意表彰丰州,那我们就谈谈具体的表彰方案,我个人建议按照其他灾害的表彰方案作为参考。”
停一下,李适又继续道:天宝二年黄河决口,博州官府率领数万军民抗击三天三夜,终于堵住了决口,那一次朝廷给了博州表彰,我建议就参照博州的方案来表彰丰州。”
李适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支持,既然决定表彰已无异议,那么在具体表彰数额和方式上,大家都必须要给储君一个面子,让储君来做主。
.........
从中书省出来,李适直接来到了紫微殿御书房,颜真卿一共上书双份,一份是提议表彰丰州驱蝗,另一份比较重要,建议在丰州增兵。
第二份奏折没有在知政堂拿出来,李适必须要拿给父皇决定,在鱼朝恩被剿灭后,天子李豫把军权收了回去,除非发动大规模战争,否则一般的军队调动和部署,都是直接由天子决定,可以不通过政事堂。
颜真卿的第二个建议李适显然必须向父皇汇报。
在御书房门口等了片刻,李适跟随宦官进了御书房,御书房内,天子李豫正在看一份奏折,见长子进来,便笑道:“皇儿有什么事需要向朕请示?”
“回禀父皇,儿臣刚才在政事堂通过了表彰丰州驱蝗的提案,回头儿臣会写出具体方案给父皇过目。”
李豫淡淡笑道:“表彰是必须的,既然知政堂已经通过,就不需要再给朕看了,你签署后就直接执行吧!”
“儿臣遵旨!”
李适躬身行一礼,又继续道:“第二件事也是颜相国的提案,但必须要通过父皇批准,请父皇过目!”
说完他将颜真卿的第二份奏折呈上,李豫接过奏折看了看,他放下奏折道:“之前郭宋已经上了同样一份增兵奏折,这实际上是郭宋说服了颜真卿,颜真卿在帮助他提议,增兵不是不可以,但朕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之前朕迟迟没有批准,就是因为郭宋的理由不够充分,他想有足够的兵力攻灭薛延陀,朕认为这个理由不够充分,既然有朔方军存在,那为什么又要另外建一支军队去攻灭薛延陀人?”
李适躬身道:“颜相国在奏折中似乎提出了更多的理由,而且很有说服力。”
李豫又继续细看奏折,颜真卿在奏折里提到了丰州的一千五百顷军田,又提到了丰州沃野千里,完全可以把它建成粮仓,河西、朔方两支军队的军粮就可以丰州提供,但紧靠三千军队是无法保护丰州粮仓,所以建议将驻军增加到万人以上,同时保护码头、仓库等城外设施。
李豫点点头,“这个理由还比较让人信服,如果真是这样的要求,那朕可以考虑增兵丰州,皇儿的意见呢?”
“儿臣.....”
李适犹豫一下道:“儿臣还是比较支持颜相国的建议。”
“好吧!朕会好好考虑一下,另外,这封信是郭宋私人写给朕,朕给他这个权力,你看看吧!他提出的有关和吐蕃会盟的建议,朕觉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确实不能把吐蕃逼得与吐谷浑和解,鼓励他们之间爆发战争,才符合大唐的利益,你看完这封信后,再和政事堂沟通一下,尽早决定下来。”
“儿臣一定回去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