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 郭鹏南下东郡(第1/2页)

作品:《东汉末年枭雄志

战争结束了,黄巾军的抵抗告终,很多人死掉了,也有不少人活着乞饶。

董卓对卢植说要将这些人都杀掉,铸成京观,以此告诫那些图谋不轨之人,以后再想造反,要想想后果,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

郭鹏知道,原先的历史中,皇甫嵩就是这样干的,杀了十万人,用十万人的脑袋铸成京观,威震天下,成了大汉第一名将,风头一时无两。

但是卢植拒绝了,说这样做过于暴虐,会寒人心,会造成该地更不好统治的情况,所以万万不能这样做。

卢植安排各地郡守县令分别带人回到自己的辖地内充实人口,同时训诫这些人,让他们牢记这样做的下场,给他们惩罚。

董卓对此有所不满,私下里对郭鹏发牢骚。

他觉得卢植太容易原谅这些乱民了,这些乱民以后说不定还会起来闹事,只有杀戮才能震慑人心,让他们知道恐惧,从而不敢闹事。

“明府,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筑起来的京观少了吗?”

郭鹏倒了一杯酒给董卓。

董卓皱起眉头不明白郭鹏的意思。

“吃不上饭,你铸再多的京观给他们看,他们还是会反,肚子饿不是京观可以填饱的,若要黄巾再不复起,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黎庶吃饱肚子。”

听了郭鹏的话,董卓意外的觉得有道理,但是这和他一贯的行事风格不符合,虽然觉得有道理,不过他还是喜欢自己的那一套。

而且这种空话大话他听的太多了,说几句话好像就能做到似的。

说的轻巧,吃饱肚子,可是吃饱肚子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董卓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深有体会。

为了赚取名望,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让部下和朋友吃饱,他就是这样过来的。

他觉得郭鹏还是太年轻,看不穿这世上的罪恶,自身也没有挨饿受冻过,没有经历过那种事情。

不过有些话他不方便讲,就称赞郭鹏。

“不愧是大儒弟子,子凤此番立下大功,回去之后,怕是会有意想不到的丰厚赏赐啊!”

董卓向郭鹏敬酒,郭鹏笑着举起了酒杯。

“明府过奖了,鹏不过立下微末之功,主要的功劳还是老师的,而且鹏年不过二十,想来升官也升不到哪里去。”

董卓觉得也是,但是郭鹏立下的功劳实在不简单,现在不升官,以后升官的时候可以被优先考虑,所以一定是一支超级潜力股,有交好的必要。

所以在分开之前,董卓又赠送了郭鹏一些财物和三十匹战马以为交好,郭鹏回赠给董卓一些缴获的金银器,还写了字送给董卓。

董卓所部兵马在此战之后被朝廷调往北边涿郡方向,涿郡方向还有些许黄巾残兵需要剿灭,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董卓。

而卢植则遣散河北义兵,带着来时还剩一万六千余人的本部人马南下兖州东郡,那里也有一部分黄巾正在活动。

解决完东郡的黄巾军之后,就要南下南阳,会合皇甫嵩和朱儁的部队,彻底平定黄巾之乱。

功劳等彻底剿灭黄巾军以后一起授予,现在还要接着打仗,总而言之一句话,平叛尚未成功,大家还要努力。

这一次,卢植派斥候先行前往搜集情报,得到了关于一股黄巾军正集结在东郡东阿县一带并且有向仓亭津移动的情报。

根据斥候探查,这股黄巾军人数约有三万余人,东郡的豪强义兵正在和其缠斗,他们的处境并不好,剿灭起来并不困难。

但是黄巾贼人多势众,县城义兵少,时刻都有被攻破的风险。

卢植了解到这一点之后,决定用郭鹏为先锋,率领三千步骑先行赶往东郡会合义军钳制黄巾军主力,卢植率领主力大军紧随其后。

郭鹏领命之后点起一千骑兵和两千步卒加速行军,四天之后抵达了黄河北岸的东武阳县,在这里补充了粮草和一些军械物资,当时是八月十一日。

十二日一早,郭鹏率军渡河,抵达仓亭津。

结果刚有五百骑兵渡河,就遇到了一支黄巾军的进攻,人数大约在五百人左右,郭鹏当机立断,立刻带领骑兵冲杀出去,给了这支黄巾兵迎头痛击。

黄巾兵来不及结阵对抗就被郭鹏率领骑兵击溃,汉军斩杀大半黄巾士卒,其余人溃散而逃。

之后郭鹏询问仓亭津守军关于这里黄巾军的消息,得知这支黄巾军的主力正在围攻东阿县城,总人数在三万上下,领头的叫卜己。

之前卜已派人来袭扰过仓亭津,被击退了,这一次要不是郭鹏及时赶到,仓亭津这八十来号人绝对不是他们的对手。

黄巾军行动一般是带着老弱妇孺等家人一起的,所以三万多人的总数,能战之兵也就五六千,最多不会超过七千,绝对不会比郭鹏手上的兵马多出多少,形成绝对兵力优势。

面对这样的人数差距,还有他们带着家眷一起行动的风格,郭鹏有了想法。

郭鹏分析他想要进攻仓亭津大概是准备渡河到河北找黄巾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