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沉醉(第1/2页)

作品:《慕南枝

黑山头原来叫烂滩,离西安城不过五里的路程,是片无人种植的荒山。李谦和周照商量好安置难民的事之后,看着烂滩长满了杂树,觉得应该也可以种玉米、蕃薯之类的,就把开荒的山头定在了这里。

生死关头,那些难民突然迸发的力量让李谦和周照都非常的惊讶。

不过短短的两年间,烂滩已陌田成块,绿意葱笼,成了西安城附近令人羡慕的之地。又因在那里种植的多是原本没有户籍,从河南逃荒过来的人,西安城的原居民就把那里称做了“黑山头”。那些逃难的或者许是因为有着“一个地方的人出来在异地生存,抱团更好”的想法,并不以为忤,反而处处以“黑山头”的人自称,在西安城形成了一股自己的力量,等闲人轻易不敢欺上门去。

周照知道自己参与到这件事中犯了大忌,就把“功劳”都推到了李谦的身上,对那些不知道内情的黑山头人,就觉得这件事是李谦一个人做的,李谦就是那个顶着朝廷压力给了他们一口饭吃,给了他们一条生路的人。

众人望着李谦的眼睛都亮晶晶的,还带着几分期盼,这让姜宪想起那些衣衫褴褛的妇人跪在菩萨面前求来世今生的模样。

不要说是李谦了,就是她这样两世为人的人,那一瞬间虚荣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满意。

姜宪不由轻轻地叹了口气。

有些事,不是你不做就不会发生。

前世,李谦在她的怂恿下辖治西北,西北成为那时候最安定繁华之地。今生她只是努力地帮李谦坐到了他原来的位置,却也切断了他与朝廷之间的和谐。可谁又能预料到,一次安置灾民的善意之举,地让他在黑山头有了这样的威望。

五万灾民,五万份感激,会发生多少事,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

在这要是让朝廷知道了,只怕是日夜担心睡不着觉了。

不过,李谦的兵援恐怕以后不用愁了。

而且这些人还会成为对他最忠心耿耿的将士。

这也许就是命运!

姜宪没有出面,静静地坐在马车上等着李谦,可那些热情的民众还是不停地问着“王爷是和郡主一起来的吧”,“郡主长得可真漂亮,和王爷真是天设地造的一对”,甚至有反应过来的妇人拿着一篮子原本去卖的鸡蛋要送给姜宪,这也引发一些妇人的心思,有的要送姜宪一篮子的茉莉花,还有送姜宪油饼、自家缝制的帕子、布鞋的。

李谦笑得和气,道:“大家是趁着这时节过来做点小卖买的吧?”

众人齐齐应是,也有说是代表黑山头来划船的。

李谦这才发现原本在岸边练习划船的一些人也过来了。

他想了想,回头对姜宪轻声地道:“要不你也出来给他们打个招呼?”

姜宪有片刻懵然。

这个时候不是李谦立威示贤的最好时机吗?她出去算是怎么一回事?

李谦好像没有考虑到这些似的,轻声地道:“他们想看看你,你就出来给他们看看。我想让他们知道你的好。”

不管是安置这些灾民,还是办善堂,姜宪一直都是很支持的。如今这些人因为感激他而关心姜宪,他却觉得,这些人更应该感激姜宪才是。如果不是因为他不希望姜宪风头太健,继续被汪几道几个盯上,他肯定要为姜宪正名的。

可这也是他心里的疼。

如果他够强大,又何惧汪几道等人呢?

他伸了手去扶姜宪。

众目睽睽之下,姜宪无论如何也不会驳了李谦的面子。

虽然她觉得不必如此,但李谦的好意,她还是领了。

姜宪搭着李谦手出了马车。

众人先是一愣,随后是一阵欢吹,纷纷道:“郡主!”

有给她躬身行礼的士子,也有给跪下来给她磕头的妇人。

姜宪微微地笑,温和地和众人打了个招呼就重新坐回了马车。

李谦则留下和那些人又应酬了几句,这才上马,护着姜宪打道回府。

百姓自发的分开,给李谦和姜宪让路。

姜宪心中若有所动。

她做了三年皇后七年摄政的太后,不知道被多鸿儒巨贾,封疆大吏跪拜过,却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觉得欢喜。

是因为大家感激的人是李谦吗?

姜宪有点茫然。

很快,他们就到了家。

下车的时候,她听到那些仆妇都在议论着今天黑山头的给李谦磕头的事。

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与有荣焉的得意与骄傲。

姜宪微微地笑。

李谦则摸了摸她的头,道:“快去梳洗,我们用了晚膳,我陪着你散散步!你这些日子用了晚膳就呆在家里头,连门都不愿意出。我看等过了端午节,就搬去骊山避暑吧!你也不用顾忌我,我有过就去看你和慎哥儿。到时候把老郑一家也请过。”

姜宪的确有点受不了这样炎热的天气,她笑盈盈地应诺,回屋更衣去了。

晚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