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动员(第1/3页)

作品:《明末边军一小兵

未来要攻占的土地至少在数千万平方公里,需要的人口众多,其实就算发展内需,一样需要大量的人口。

有实例表明,人口是一个国家工业的基础,人口少于一百万,就没有工业革命的可能。人口少于一千万,就没有二次工业革命的可能。人口少于一亿,就没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可能。

而且未来的发展,随着分工越细,需要的人才越多,这需要的人口当然也越多。

未来人类要冲出太阳系,王斗估计没有百亿千亿人口,谈也不要谈。

此时汉人的生育能力很不错,一家生个七八个纯属正常,但就是夭折率太高,就如王斗他家,他母亲钟氏生了不下六个子女,然夭折得只剩王斗一个独子。

还有各种的疾病,也折磨着此时的民众,特别是妇女,所以有必要发展女医,培养妇科圣手。

王斗在上面写道:“科考时开设女医科,女医官品级待遇与男医官相当。每县均需设女医馆,专治妇人,为免物议,男性止步。”

王斗又写道:“严禁溺婴,违者以杀人罪论处,地方保长、乡长,皆受处罚。”

他补充一句:“溺婴者,父母皆罪,膝下幼子幼女一律没收,由国家抚养。”

再看各地都护府未来可能达到的人口数量,王斗微微皱眉,就算他在上面想了很多办法措施,然相比内心需要的人口价位还是太少。

西方民众故土难离观念较轻,但他们殖民地往往受困于本国人口数量少,所以发展困难。中原倒是人口众多,但却受限于故土难离观念,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不是到了实在活不下去,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到外。

而一个地方的人口数量不到一个地步,往往很难形成稳定的社会氛围,使当地民众产生扎根之念,难以稳住该地。便如一个县只有千多人口的话,该县往往慢慢会消亡死去。

他目光放在藩王那一档,写道:“神州境内禁止一切藩国封地,各藩王宗亲可往都护府之国。许其自募人口兵力攻取之,封地依大县论,五千平方公里止。积极主动者,上缴中央财赋可八折优惠。”

王斗写道:“敢有抗拒者,一律流放各都护府境。又,可令情报部暗中挑动若干藩王反乱,平乱后首者诛之,协从皆流放。治下人口,参与各府县者,人口皆流放一半到都护府。”

王斗平静写着,解决若干人口的问题,他细看各都护府攻掠方略。西征,尽诛沿途各国,各部落其高层、中层,毁灭其一切书籍,知识分子,抺杀其一切文化痕迹,这没问题。

不过南略……

他想了想,改写道:“天竺文化特殊,数千年阶层不动,可以白婆罗门、白刹帝利姿态临之,不动其高层利益。藩王亦可多流放此地。”

他细细推敲未来各都护府发展后,人才将变得非常重要与珍贵,就算旧知识分子都将非常抢手。

他想了想,写道:“可囤积大量犯官与旧文人,介时拍买。起拍价,秀才,五百银圆起。举人,五千银圆起。进士,价格面议。十人起为批发价,可八折优惠。”

……

确定完都护府诸事,王斗审核这一条内政,关于差役人赋,原本他打算摊丁入亩,最后细想后,决定将此全部取消。

赋,始于秦朝商鞅变法,也是一种人头税与劳役的说法,明时称户口盐钞银,还有随之附在丁口上的劳役。赋役,伴随终身,不可避免,就算灾年官府有时会免税,但不会免赋。

就算你田地没有,你成了流民,官府可能不会征你的税,但是你的赋仍然逃不了。

还有随在上面的差役。

有明一代,差役非常的频繁,役钱非常的繁杂,百姓苦不堪言。

这也是李闯提出“不当差,不纳粮”的口号,为什么这么有蛊惑力。

清时提出摊丁入亩,然只是摊,人头税与劳役负担仍在,只不过由地主士绅负担了一部分,有些税种合并了。

王斗认为这种丁银制与劳役制还是终结为好,历朝历代皆有大量隐田,这好理解,士绅官商为了逃避田税使用各种手段隐瞒。然各代又有大量隐户,这就是人头税与劳役的祸害了。

大量隐户,对于国家规划极为不利,因为不知道具体人口多少,就不好提出发展目标,这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善。

免除人头税,免除劳役,初看可能对官府不利,因为没有百姓再出来白干活,在各项工程的钱粮支出将大大提高增加,但事实从远期来看利大于弊。

而且制度设计得好的话,官府支出的钱最终仍将回到官府。

因为雇佣工人虽然支出钱了,但工人要吃喝,要花费,要娱乐,将会带动大规模的第三产业发展,增强内需。

这内需增强了,自然会以税收的形式回转一部分回官府,只是流转一圈罢了,而且还促进了经济循环,增强经济活力。

雇佣工人,还可带动大规模的就业,后世各国屡试不爽的妙招,若征发劳役,则是大规模的增加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