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联合国海盗军(第1/2页)
作品:《山沟皇帝》帝国对扶桑的东洋贸易,已经是成为了帝国的一大重要对外贸易。
这不仅仅是扶桑距离帝国本土近,从高丽半岛出发,只需要经过一个对马海峡就能够抵达扶桑,同时还因为现在的扶桑人口也不算少,还出产金银。
同时诸多大名各自混战,并没有一个强力的统一政权,这也是给了帝国的商人们诸多浑水摸鱼的机会。
比如说为了垄断扶桑地区的军火生意,他们甚至动用各种手段来削弱,摧毁扶桑的那些大名们的军火生产能力,对比几年前,如今整个扶桑地区的军械自产量不增反降就事宜个明显的例子。
帝国对扶桑的武器贸易过程里,军方高价脱手了大量退役火绳枪,回笼了大量资金更新换代,武器公司赚取了数倍的利润,武器商人们也赚取了数倍的利润,你好我好大家好!
即便是扶桑那些购买了大唐武器的大名们,也是觉得这样挺好的,虽然付出了不少的金银,但是却换来先进的火绳枪甚至少量的中小火炮,用以对抗其他大名,总比和以前那样拿着武士刀对砍强得多!
在扶桑地区的武器销售的成功,也让大唐帝国的商人们,特别喜欢把武器当成主要推销的商品,推销到扶桑,推销到南洋。
唯一的例外就是北方的鞑靼人以及瓦剌人,吐蕃人了,大唐帝国官方严令禁制除了规定的互市口岸外和他们进行交易,同时在互市贸易中,以官方主导为主,鞑靼人想要火绳枪,也可以,拿战马来换!
如果私自和鞑靼人进行贸易,被逮住了就是叛国罪的下场!
大唐帝国可不是前明,对北方长城的方向封锁可是非常严厉的,再加上军方一直都是在备战,对这种事看的就更加重了。
不过制度是好的,施行的哪怕再严格,但是东西卖出去之后,最后会流落到什么地方,即便是强如大唐也很难监管的了。
早年的时候,就连伪明军队,都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唐帝国所生产的火绳枪。
南洋的土著们乃至那些海盗们,通过各种乱七八糟的渠道其实都能获得一部分大唐帝国所生产的火绳枪,这是大唐帝国也没办法的事。
但是这些流落出去的火绳枪总量,还是有限的,不可能说到处都说,至于火炮,那就更少了,因为大唐帝国原则上禁制出口大炮,就算是买,也只是买一些轻型的小炮,比如散弹炮什么的,但是超过五斤的野战炮一般是不买的。
唯一的例外,那就是武装商船了!
要是不卖给这些武装商船的话,他们出海可就会被海盗吞的渣都不剩下,所以对国内的武装商船,还是会出售的,不过严格登记,出海多少门,回来的时候还得多少门,要不然就是各种调查,轻者罚款吊销海贸资格,重者抓人入狱。
如今万丹城外的这些土著以及海盗们的枪炮,火炮估计是只有极少数一部分是大唐帝国生产的,而那两三支的火绳枪,估计有不少就是帝国生产的了。
这也是让城头上的不少将士们低声咒骂,那些该死的商人,把枪炮乱卖,现在好了吧,都流落到敌人的手中,反过来打他们了。
不过咒骂也没有办法,相反他们还得庆幸帝国严格禁止了燧发枪和中大口径火炮的出口,尤其是燧发枪,更是严格出口。
只装备国内的武装力量,连民间的武装商船都不能购买。
杨鸿上校放下了望远镜,刚才通过望远镜,他基本上已经是确定了城外那些土著和海盗们的基本战术了,他们是想要在火炮的掩护下,绕过己方大口径火炮密集的西城墙,跑到东城墙进攻。
而且他也是看到了地方的舰队正在逐渐靠近,估计他们会冒险驶入巽他海峡,靠近后对万丹城进行舰炮轰击!
万丹城是一个典型的棱堡要塞,除了自保外,还肩负着封锁巽他海峡的重任,要不然也不会在西炮台上部署大量的重炮了,那些重炮里,可是包括了四门十八斤火炮,八门十四斤火炮,还有两门四十八斤的臼炮。
此外整个要塞里,还部署了总数十八门的九斤火炮,十六门的五斤火炮。
只有两斤以及三斤的散弹炮,那都是直接忽略不计了!
而这些火炮虽然没有一门是新火炮,但是这年头的火炮变化不大,帝国早年使用的九斤舰炮,和现在的九斤舰炮,性能上差别不大。
如果能够配上了最新式的榴炮弹后,照样是能够给这些土著以及海盗们重大杀伤!
可惜的是,万丹城作为海外领地,虽然也重要,但是也没有重要到能够让帝国把产量有限,价格比较昂贵的榴炮弹优先装备在此地。
目前帝国的榴炮弹,只装备了国内的近卫军以及部分野战主力部队,而海军方面的话,只有战舰装备了这些榴炮弹。
所以很可惜,目前万丹城里使用的炮弹,大部分还是传统的实心弹、散弹,还有重炮使用对舰的链弹,纵火弹、葡萄弹等。
要不然的话,之前这些土著和海盗们刚登陆的时候,他们就能够直接用数十门火炮发射榴炮弹轰炸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