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拐带太学生(第2/3页)

作品:《我要做门阀

越看着他们的样子,心里面得意不已。

只是……

新丰县是一个大县,有五乡四十余亭,还有一个县城,户口过万,而且五方错杂,势力盘根错节。

只靠这四个太学生,是难以掌握的。

哪怕再算上已经征辟的赵过、胡建、陈万年等人,也依旧是捉襟见肘。

况且,四个太学生,顶级的精英文官,就放在身边当幕僚太浪费了。

张越想了想,就问道:“诸君皆天下之才,在毅身边当一个幕僚,太屈才了……”

“若诸君不弃,可愿去地方乡亭,为蔷夫、游徼乃至亭里之长?做一任亲民官?”张越看着四人问道。

在张越看来,没有地方基层经历,没有具体处理百姓事务,面对面的与百姓交流的经验的官员。

基本上很难做出什么正确的抉择。

道理很简单,你连国家的基层现状都不知道,就想着做出决策?

那不是拿老百姓和天下当游戏吗?

四人听了,都是一楞,连董越都有些不明所以。

太学生,何等金贵!

去乡亭当蔷夫、游徼,甚至亭长里正?

这不是牛刀杀鸡吗?

但张越却根本不给这四人拒绝的机会,笑着道:“诸君既然不反对,那就是同意了!”

他起身拜道:“君等心系百姓,吾谨代表新丰县上下黎庶拜之,愿君等日后,恭身下民,察知疾苦,以会己身!”

“吾辈士人,正该如此!”

“所谓,我注诗书,诗书注我,知而行之,行而知之,知行合一!”

董越开始还想劝阻,但听到后面,却是一楞。

“我注诗书,诗书注我!”他把玩着这句话,眼睛里满是小星星,只觉得脑子里仿佛被打开了一扇窗户。

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向他招手。

“知而行之,行而知之,知行合一……”他又咀嚼这句话,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跳起来。

似乎大概好像,这两句话,都足可编成两本经义了?

与这段话相比,四个太学生去基层亭里锻炼一下,好像也不无不妥啊!

公羊学派没有谷梁学派那么轻贱基层官吏。

而贡禹等人,也是听着这句话,感觉有些热血沸腾。

年轻人嘛,总是容易被感性所驱动的。

虽然下基层做游徼什么的,确实有些掉价。

但……

为了天下,为了黎庶,为了胸中的道义和理想,似乎,也可以尝试尝试啊。

张越看到董越和贡禹等人没有反对,却是得寸进尺,对董越拱手说道:“董先生,太学之中诸生,平日皆白首诗书,虽然满腹经纶,但却缺乏实际理政经验,往日若受命为君父,以牧万民,若因缺乏经验,而致有所差错,岂非愧对君父?”

他靠近董越的身侧,轻声拜道:“不如,新丰县与太学结成一个学习联盟?”

“往后太学生将肄业之前,皆来吾新丰,当个半年或者一年的地方亲民官?”

“如此,太学诸生,既胸有经义,也能熟知地方,未来无论是出仕为官,还是著书育人,皆能胸有沟壑,不至于闭门造车……”

董越听着,好像似乎有道理啊……

想了想,他道:“此事,吾考虑考虑,不过,纵然吾应允了,陛下那边……”

张越听了,拍着胸脯道:“陛下那边,下官去上书,只要董公这里应允就可以了……”

董越听了,却是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自己的师兄,那位曾经威震天下,几乎被以为是他父亲最好的接班人的吾丘寿王。

吾丘师兄无论是学问、人品还是眼光、见识,天下无双。

可惜……

因为一直在中央为官,缺乏地方经验,后转任地方时,竟落入小吏们的陷阱之中,以至被诛。

他父亲因吾丘寿王之死,伤心欲绝,痛不欲生,晚年常常叹息说:吾丧寿王,若仲尼之丧子路,悲乎!悲乎!

在过去,董越将此归咎为胥吏奸滑,刀笔吏狡诈。

但反过来想想,若当初吾丘师兄能有地方经验,有基层履历,就如胡子门下公孙弘师兄一般,胥吏还能陷害他吗?

这样想着,董越就道:“如此也好,太学诸生也是该去地方看看,经历一下,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太学生,国家栋梁,负社稷之望也该劳苦劳苦……”

当然,董越做出这个决定,也有张越的影响在其中。

特别是那一句‘我注诗书,诗书注我’,使他下了这个决心。

有了董越的话,这事情就这么定了。

在太学,他一直说一不二。

张越听了,高兴的就快跳了起来了!

这个事情意义重大!

若能将此事办成,还成为一个传统,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