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七章 推拒(第1/4页)
作品:《寒门状元》大朝会即将举行。
本来一件并不在朝中人预料中的事情,被抬到此番朝会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便是关于沈溪封爵的问题。
之前朝中还有人担心沈溪当上吏部尚书或者入阁后的政治走向,现在突然说要封爵,比他们预想中的情况似乎还要来得糟糕,朝中不由人心惶惶,开始预作准备。
谢迁本不想去见张太后,但事到如今不得不去见上一面,倒不是说求助于张太后,而更好似一次礼节性的拜访,至少让张太后知道朱厚照要做什么。
当谢迁将朝中事说完,还是张太后主动提及:“谢阁老,听说皇儿准备赐封沈卿家为国公,这件事问过朝中人意见了吗?”
谢迁有些惊讶,大致一想便明白张太后就算久居深宫,也不算对外部消息懵然未知,在经历朱厚照莫名消失的事情后,她对外边发生的事开始关心起来,特别是如今司礼监掌印没定下来,朝局未稳,张太后随时可以通过高凤这个秉笔太监打探到很多消息,可以说很多事并不需要谢迁知会。
“此事仅是谣传,未有确切消息。”
谢迁正色道,“朝议前陛下未曾接见朝臣,只是……曾跟沈之厚见过一面,听说闹得不欢而散,相互间产生嫌隙。”
张太后叹了口气,道:“唉!哀家听闻,下面人献媚于皇儿,给他从民间弄了些女人回来,结果被沈卿家阻止,随即便去跟皇儿劝谏……其实沈卿家用心良苦,皇儿不太理解臣子的难处,这次让沈卿家受委屈了。”
谢迁对于张太后的言辞感到很意外。
张太后以前分明站在沈溪对立面,怕其擅权,威胁皇室权益,跟杨廷和联合起来打压沈溪。
沈溪回朝后,张皇后也是想方设法阻止其崛起,但现在言语间似乎对沈溪非常同情和理解,甚至替其得罪皇帝感到惋惜。
谢迁马上意识到问题关键所在:“之前我便觉得之厚这小子有意为之,他跟陛下顶撞,显得大公无私,结果朝中一些满怀疑虑之人重新恢复对他的信心。”
想到这里谢迁更加着恼,觉得沈溪在幕后操纵舆论,连张太后的态度也被沈溪算计到了。
谢迁道:“之厚在这件事上做得的确有些过分,且当面顶撞陛下,至于具体交谈过程老臣不知晓,但现如今陛下似要对他有所补偿,封其为国公,这就有些过了……”
张太后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谢阁老觉得,让沈卿家就国公之爵位,有何问题?”
谢迁心里疑惑不解:“难道太后有意妥协,让沈之厚成为大明又一位国公?”
因一片茫然,谢迁不太好回答这个问题,思虑再三后摇头轻叹:“太后,文官不能封爵,乃是从太祖时便定下的规矩。”
张太后点头道:“说的也是,规矩不可乱改,但沈卿家功劳实在不小,先皇时便领兵屡立奇功,这次更是靠一己之力将鞑靼人近乎灭族,草原平定后,皇儿要赐他爵位应该能够理解,但因为沈卿家乃是文官……若沈卿家可以放弃文官的职位,到五军都督府任职呢?将来或许可以派他镇守边塞……”
谢迁苦笑:“回太后的话,如此……怕是也不合规矩。”
鬼才愿意放弃文官的职位!
兵部尚书是什么位置?在朝可以控制全国的军队,五军都督府任何行动都要受兵部调遣,而自从英宗朝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武将地位便一落千丈,谁会轻易舍弃炙手可热的权位?
张太后蹙眉问道:“这是谢阁老问过沈卿家后得到的答复?”
谢迁听到这里,基本明白张太后的意图,心道:“太后还是对沈之厚忧心忡忡,现在宁可让之厚做个有名无实的国公,保其世代昌隆,也不想之厚继续执掌兵部,领兵权威胁朝堂安稳,所以现在有意让之厚封公爵,那我来找太后说项纯属徒劳。”
本来谢迁寄希望于通过张太后劝说皇帝,或者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阻止沈溪成为国公。
但明显张太后的思虑比他这个大臣来得深远,对于皇室来说,规矩并非永远一成不变,连张太后也觉得为了朝堂稳固可以破除一些规矩,再加上她并不想跟儿子继续交恶下去,使得这次竟然一反常态倾向于支持朱厚照的决定。
谢迁行礼:“此事老臣认为不妥,所以未曾去询问之厚的意思,他现在于家中休养,此番朝会也未必会出席。”
张太后微微一叹:“其实很多事还是当面说清楚才好……谢阁老对沈卿家有知遇之恩,难道他会是那种不识好歹之人?不如谢阁老去见见他,顺带捎去哀家的问候……哀家其实很希望他能好好辅佐皇儿,不管能不能成为国公,哀家都不想掺和太多意见,他是大明功臣,这一点哀家是认可的。”
谢迁再度行礼,却没有应声领命,分明是觉得张太后吩咐让他去见沈溪之事,无法接受。
张太后又道:“朝会时哀家不能出席,否则会被人误会垂帘听政,皇儿心里也会不舒服。所以有劳谢阁老在朝会上对皇儿多提点一下朝事,让皇儿留心朝政……哀家如今对他的期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