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每思内战常啮指(第1/2页)
作品:《三国之最风流》“於今伯珪与车骑争兵在冀,车骑虽退至魏、赵,精兵犹数万,粮谷丰实,成败未可知,往日同学於卢公门下,备与伯珪交厚,每樗蒲时,伯珪胜则趁勇,连负便弃筹,非恒毅士也,倘使遇大挫,备料冀州仍将为车骑所有,车骑纵失冀,伯珪势将更盛。备窃以为明将军不应值此际但坐观而已,宜先取泰山,继以规图青、兖,乃可抗衡幽、冀。备敢请为先锋。”
这是刘备又一次写给荀贞的请战书。
“樗蒲”是时下流行於贵族、士人间的一种游戏,刘备和公孙瓒同学时,两人交好,时常一起,通过公孙瓒在玩樗蒲时的一些表现,刘备判断出他并非是一个“折而不挠”的人,因此,刘备认为冀州仍将还是会被袁绍占有的,而不管袁绍、公孙瓒孰胜孰败,两人既已兵戈相见,那么就一定会拼个你死我活,也就是说,幽州、冀州早晚都会连为一体,如此,为了对抗幽、冀的强横,他又进一步地提出建议:荀贞应该抓住良机,及时进兵泰山郡,然后攻略青兖。
荀贞看完刘备的这封请战书,头一个念头是:谁把我的战略计划泄露出来去了?
稳固和增强在扬州的政治影响,集中军事上的力量向西、北方向进取,先谋泰山,再图青兖,这是荀贞刚定下不久的战略规划,知道的只有荀攸等寥寥数人,刘备身在合乡,远离中枢,对此却是不知情的。荀贞再一想,荀攸等人俱皆忠诚可靠,悉为良臣,都知“几事不密则害成”的道理,谁也不会将此事泄出,更不会巴巴地告诉刘备。荀贞因不觉掩信喟叹,心道:“英雄所见略同!”不用说,这定是刘备自己琢磨出来的了。
公孙瓒没有用田豫的献策,但最终还是去了一封书给孙坚,提出愿表吴景为河内太守,以换取孙坚的出兵相助。
同时,赵岐在未能劝动公孙瓒罢兵的情况下,传书兖州,召刘岱、张邈、曹操等给袁绍助阵,又给幽州牧刘虞去书,望他能配合袁绍,由后夹击公孙瓒。相比马日磾的奉“朝命”拜袁术为左将军,赵岐的这几个举动却实是与李傕等的盘算背道相驰,李傕、郭汜等忌惮袁绍,因才思与袁术结盟,而赵岐却这般的大力相助袁绍,究其本意,正是与李傕等做对,是希望关东诸将能够再一次地结起盟来,共同西向,以扫平凉州“贼兵”,迎天子还於旧都。
刘岱前已接到袁绍请他遣兵驰援的文书,但以击兖北黄巾为借口,他没有立即出兵,现又接到赵岐的传书,经过一番考量,他认为:幽、冀相争,正如两虎相斗,斗则两伤,对他有利,他正可借此机会把袁绍在兖州的势力清扫一空,并且他虽是与公孙瓒断了交,可老实说,对袁绍能否获胜他仍是信心不足,所以却还是不愿出兵相助,依旧用兖北黄巾未定为由推脱。
他不肯出兵,曹操不能不出兵了。
曹操、鲍信本来商量,也是想趁着幽、冀之争的机会为自己多谋点利益,故而当刘岱讨兖北黄巾不利时,鲍信就上书,建言刘岱可撤兵回山阳,改由曹操留守兖北,可刘岱却不同意。刘岱不同意,曹、鲍两人希望由此将兖北纳入掌中的谋划就不能实现。
既然是这样,东郡作为曹操目前唯一的地盘,袁绍作为曹操目前最大的靠山,这两者就仍如以前一样对曹操是至关重要的了,曹操就必须回援袁绍,否则,袁绍一旦落败,兖北不能得,东郡如再丢,他就没有落足之地了。
故而,在接到赵岐的传书之后,曹操很快就与刘岱分军,带着本部以及鲍信部的千余兵马,加上山阳太守袁遗等的数千部曲,合兵折回东郡,就在刘备的这又一封请战文书送到荀贞的案上前,他已经与驻守平原、清河的田楷交锋数战,尽获全胜。
曹操的分兵,带走了兖州诸郡的不少郡兵,直接导致了兖州各郡目前都较为空虚,刘岱虽难克兖北黄巾,却迟迟不肯撤退,又使得兖州州兵的主力俱被牵制在兖北的战场,老实说,对荀贞而言之,此时确是个进兵兖州、夺取泰山的难得好机会。
只是,机会难得,借口却不好找。
泰山郡与徐州无冤无仇,两边从无摩擦,泰山太守应劭又是今之高士,逐贼安民,政声颇佳,博览多闻,当代名儒,并与荀贞是州里人,应、荀两家的长辈有过交往,没有一个好的借口,无缘无故地发兵去攻,远的不说,只青兖诸郡国,必将就会引得他们同仇敌忾,甚而言之,还会给扬州刺史陈温一个把柄,弄不好他就会以此为号召,团结扬州诸郡共排斥徐州势力。
荀贞刘备的来信,又看了一遍。
看着,他心道:“玄德与公孙伯珪同学,倒是可以遣他以援同学之名,借道泰山西进,应仲远如拒,便取之,如不拒,便假道灭虢。”想着,又摇了摇头,心道,“世人皆知玄德为我部属,遣他取泰山实与我自取无异,且贻人口实,显得我不光明磊落。此下策也。”
把刘备的信放在一边,荀贞思忖多时,瞥见了案上的另一封信,是孙坚写来的。
公孙瓒以表吴景为交换,望能得孙坚发兵相助,孙坚拿不定主意,遂来信询问荀贞。荀贞打算与荀攸、戏志才等商议一下后再给他回复。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