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海上牧场(第2/2页)

作品:《晚唐浮生

?”

“陛下,臣等靠岸后伐木修船,前后待了月余,只一个感觉,岛上熊多、鹿多、鱼多,人极少。”徐雄答道。

“七月渔汛之时,臣等匆忙找了一些网,几天工夫,便捕了几千尾大鱼。”

“此鱼极大,臣带了数桶回来,中原近海从未见过此物。站于山岗之上,俯视大海,海面上全是密密麻麻的鱼群,争先恐后冲入岛上河流之内,把我们的渔网都挣破了。”

“臣等还猎了一头熊。”

“岛上的野鹿很多,根本不怕人。成群结队,蹄声如雷。一头鹿重达千余斤。”

“对了,海边还有许多海豹,惜未捕捉到。”

徐雄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邵树德更确定了,这就是库页岛。

之所以一度被人以为是半岛,是因为岛屿北端离大陆真的很近,最窄处只有几公里,而且这个名为鞑靼海峡的地方水很浅,远古时期可能真的与大陆连在一起。

后世苏联时代,毛子们一度想把这道浅浅的海峡填上,阻止寒流南下。因为据他们测算,如果堵住这道海峡,那么远东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将提升2-3度,效果十分明显。但最终没有实行,可能是成本太高,又或者远东地区没多少人,不值得这么做。

“此岛对面,就是渤海的安边、安远二府吧?”邵树德说道:“当地是什么情况?可曾打探?”

“我等曾遣人上岸,不过三日,就被渤海人发觉。贼人聚拢了数百骑,搜山围捕,我等不得已退回了船上。”徐雄答道。

邵树德又点了点头。

其实,他们这次北航,经历还是很丰富的。

沿着海岸线航行,可以说不需要太多航海技术,比深海航行的要求低多了。听起来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任务,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很强,探险精神也很足,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多次上岸,并且勇敢地接触了土人,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朕攻灭渤海之后,可需占了此岛?”邵树德问道。

徐雄犹豫了一下,道:“陛下,此岛既有寒流,冬日或不怎么暖和。”

“亦有暖流。”邵树德补充道:“故此岛南半部暖和,北半部寒冷。”

“是。”徐雄说道:“不过臣不建议占据此岛,中原人恐不适应当地苦寒的天气。”

“嗯。”邵树德思索了一番,又问道:“若只在岛屿南端建一个城镇,夏日遣人驻守,帮着修理渔网、船只,等渔汛结束,便行撤回,你觉得如何?”

“陛下英明。”徐雄赞道:“此岛一年或要封冻几个月,冬日确实不宜留人。但鱼是真的多。海豹也极多,臣等还不止一次看到过鲸,若仅作为夏日捕鱼之所,那真是极好的。”

鲸这种生物,八成以上生活在寒冷的海域。

在人类开始大肆捕杀以前,北极的鲸并不比南极少。但谁让北半球才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地带呢?企鹅都在18世纪中叶被灭绝了,只剩下南半球的,何况鲸?

后世80%的鲸生活在南半球西风带以南的南极海域,当地渔业资源丰富,能够养活庞大的鲸群。待到南半球冬天到来,南极冰封之后,鲸才会北上进入相对温暖的海域活动。

北半球的鲸其实也是这个模式。斯瓦尔巴群岛成为欧洲的捕鲸圣地,不是没有原因的。

“海豹、海狮、海象、海狗、海狸……”邵树德食指轻巧桌面,默默思索。

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捕鱼、捕鲸据点的话,其实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

设一个临时修理所,帮着修补、晾晒渔网,加工海产品,然后分门别类,装船发运,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打下渤海国,然后以其人烟稠密的兴凯湖粮食产区为核心,在东边的定理府、定远府修建造船厂,支持这种捕鱼活动——令人欣慰的是,这完全就是近海捕鱼,甚至都不用下海,在岸上一年就能捕获大量的鱼。

库页岛上有数千条河流,其中相当数量的河流都有大马哈鱼洄游产卵。附近的南千岛群岛上的一些淡水河流,也是驼背大马哈鱼的主要产区。

苏联时期,俄国人每年在库页岛上的河流内捕捉超过一万吨驼背大马哈鱼。

而在择捉岛上的淡水河中,即便是产量低的年份,也能捕捉到八千吨以上,产量之高,令人咋舌!

一个小岛内陆的淡水河中就能抓到八千吨,什么概念?相当于几十万只羊的出肉量。

毫无疑问,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根本不需要你投入多少本钱。提前造一些冰窖,捕一个夏天的鱼,然后收工。深秋之时,北风乍起,就可以运鱼回国了,顺风顺水,全程沿着海岸线航行,不需要多高超的技术。

这种天然的海上牧场,每年收割一次,不香吗?

“徐卿,明年你们再航行一次。这次多带些船,探查得更彻底一些。”邵树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