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太子的决断(第1/2页)

作品:《明天子

第九十五章太子的决断

张懋这个表态,让很多人心中松了一口气。这些人齐声说道:“我等自然不敢。”

不得不承认,回回教在这个地方的影响力已经是根深蒂固了。如果张懋选择另外的决策,他就要在这里面对一场令人难堪的泥泽了。

只是这方面依旧是一个隐患。

只是这隐患却不是张懋可以处理的。

接下来的时间之内,张懋先是选择渤泥已经投降的贵族为使者,派往渤泥各地,招徕渤泥余部。

自然有些人望风而降,自然也有人是顽强抵抗。还有一些人却是首鼠两端。

张懋自然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一些深入婆罗洲内陆之中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并不是太多的,张懋都不怎么管,任他们怎么做。

毕竟渤泥是贸易与水稻种植两样起家的,越是海边越是平地,就越是富庶,而越是内陆就越多山地,就越穷,甚至还有一些原始的部落。

参与不了南洋之战,连一点点影响都没有。这些无关紧要的部落,根本不用管。

倒是临海的一些地方,却要好好整顿一下。

张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将领。

或者说一个将领到了高级阶段,已经不能单纯说是文武了。张懋在一两月之内,文武并用,恩威并施,甚至与满刺加一支军队也碰了一下。

这才算是暂时安抚了渤泥。

只是事情也到此为止了。

原因很简单,西南风起了。

如果单单是西南风起,还算不得什么。

更重要的是夏天来了,南海的风暴期已经到了。

中国的海域之中,南海的风暴本来就比其他海的风暴大。更不要说南海还是台风多发期,几乎每年都有几次台风。

其他各种风暴更是很多。

对于舰队来说,不管你有多少大炮,多少水密舱。遇见了台风这样的天地之威,也是送死的份。

台风移动非常之快,很多时候船队根本来不及反应。就陷入台风之中。

即便不是台风,有其他风暴,不能将船队给卷入海底,但是将船队给打散,也是一件不好办的事情。

要知道这个时代船只根本没有什么超视觉联系的方式,一旦船队散开,即便在同一片海域之中,也很容易擦肩而过。

所以只能在之前约定的港口集结。

这一聚一散估计就要一两个月时间。

张懋是决计不会在这个时间段之内,与满刺加和淡目决战的。而且满刺加方面估计也是这样的想法。

满刺加倒是将一些人运输到渤泥,支持渤泥贵族反抗大明。

但是这些小伎俩,对张懋来说根本不是什么事情。要知道张懋在安南这么长时间,他的军事经验就是在镇压安南黎氏叛乱之中,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

对这样的事情,可谓得心应手。

特别是完善了渤泥镇的规划。

以黄通为渤泥镇总兵,黄通以下一半为降将,一半是从水师之中调出来的人马,构建出了渤泥镇的基本武力,大概有士卒一万五千人,各式船只一百多少艘,其中大船是从水师之中直接调出来的,只有二十艘,其余的都是渤泥的船只。

黄通卖力非常。渤泥的局面就越来越好。

张懋将各部水师抽调到手中,加紧练习,准备应对风暴期过后的大战。

而王英已经回到了夷州,巩固后路,并将囤积泉州的数万大军,一点点的沿着夷州,吕宋等岛屿南下。

在渤泥与张懋汇合。

张懋这里的军事行动,将近停顿。

并不是说,太子那边就没有动作了。

张懋的消息传到太子手中,太子心中欢喜之极,说道:“好。”

不过两月有余,就灭了一国,将大明天威宣于南洋,纵然谁都知道渤泥这个国家的水分与安南相比要差太多了一点。

但是足以挽回太子丢的颜面。

太子将张懋的所有奏请一该批准,比如张懋代替太子承诺给渤泥一些人的承诺,太子能做主的全部做主,不能做主的,也以自己的名义向北京上书。

想来只要是对南洋征伐有利的事情,北京都不会不同意的。

太子召来毛锐说道:“而今英国公已经先行一步,孤不能落于人后,南宁伯以为如何?”

毛锐说道:“大军已经准备妥当,只要太子一声令下,就能出兵了。只是风向不利,逆风而行,恐怕------”

太子说道:“不用了。孤已经与白昂交代清楚了,孤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处,与你一并去嘉定。”

毛锐想了想,说道:“谨遵太子之令。”

毛锐其实也有一点等不及了。

毕竟,谁还没有一点建功立业之心吗?尤其是能打仗的勋贵,面对战事,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爵位,田地,赏赐,如是等等。

怎么可能不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