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1/2页)

作品:《明天子

第七十八章大越皇帝

吴士涟作为安南士子领袖。

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建议黎思诚称帝,自然是有自己一番考量的。

最重要的是定人心。

人心这个东西,是很微妙的。

而今的安南面对要与明军大战这个事实,上上下下都有人心浮动,虽然大家口上叫得震天想,但是内心中还是忌惮大明的实力的。

甚至这种忌惮,黎思诚心中未必没有。

但是大明明摆着要灭安南了。

不管是忌惮不忌惮,没有用了,这种情绪甚至反应在战略上有负面影响。

别的不说,为什么安南不能在大明并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进攻大明本土,以战养战,将战斗拉进自己的节奏之中。

而是要打占城。

看似先发制人,其实已经陷入明军的节奏之中。

吴士涟看的分明,就是满朝文武心中都存着一个和字。

一切军事行动都是为最后达成与大明和平而存在。

这个指导思想对不对。

对大明与安南国力稍稍有些认知的人,就知道是对的。

但是指导思想是对的,并不意味着执行层面也对。

能战方能言和。

并不是说一开始打的时候,就要是想着和谈,如此一来军事行动自然束手束脚。一旦军事上并不顺利,和谈这一件事情自然无从谈起。

所以为了,让大明知道安南不可灭,不能灭,就必须放弃一切想谈的想法,先打下去,打到明军承受不住。

和谈自然就来了。

而不是限制战争规模,不敢越雷池一步,将战术战略的主动权都拱手让人。

但是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吴士涟看来,就是称帝。

因为称帝之后,一来坚定内外之心,让内外都看到黎思诚战斗到底的决心。二来也是振奋军心民气。

前文说道,从后黎开始雄王传说,已经为安南建立法统基础,就是说安南国主乃是神农之后,当与中原之主,分治天下。

从这个意思上来说,大越与大明乃是平等的。

如果黎思诚称帝之后,自然会引起一番士气高涨。也是对大明示之以强。

吴士涟很明白,示弱是求不来和平的。

唯有示强了。

吴士涟将其中的道理,丝丝缕缕的讲给黎思诚听了。

黎思诚听了心跳加速,脸色潮红。说道:“如果北寇不肯罢休如何?”

吴士涟说道:“如果战场之上,北寇大胜,我等所为不过是无用之功,如果北寇在战场之上不能奈何本朝,愿意谈判。”

“即便本朝打得再好,我国国力还是弱于北寇的,总是要有一些让步的。”

黎思诚自然明白,这个让步,很可能是帝号。

黎思诚心中很不甘心,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办法。

以大明为中心的朝贡贸易里面,是容不得一个与大明平齐平坐的国家存在。

大明礼部的风格,比起利益,他们更重视面子。

即便安南与大明的战争,让大明吃了大亏,想要双方停战,安南也要给大明一个台阶下。否则这战事就要继续下去。

几十年前就是这样的。

大明在安南境内坚持不住了,并没有直接撤军,而是册封了陈氏之后,陈天平为安南国主,然后撤军。

而黎利更是奉养这个安南国主一段时间,最后让他病死了,无嗣,黎利这才登基成为安南国主。同时向大明称臣,朝贡贡品也是相当的殷勤。

这就是名实之间的选择。

如果黎利敢撕破这一层薄薄的面子,这一战说不得还要继续打下去,要知道当时朝中支持继续打下的人并不是没有的。

最少张辅的主张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变过。

如果这一场战事打到最后,安南愿意付出去帝号等等代价,不管战场打成什么样子,单单从协议上来,看上去像是一场胜仗。

黎思诚虽然很想一直带着这个帽子,只是而今的局面却容不得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好。”黎思诚说道:“就这么做了。”

于是黎思诚就在占城城北,打扫出一大片空地来,建立了天坛。黎思诚身穿冕冠,身着团龙十二章纹,与大明龙袍差异不小,但是大体上却是一个样式。

登上天坛昭告天地,登基称帝,为大越皇帝,改年号为洪德。以明年为洪德元年。

随即无数士卒山呼万岁,声音颇有惊天动地之感。

黎思诚随即大封群臣,各有赏赐不去提了,专门将占城国王的弟弟,盘罗茶图为占城王,将占城以北的地方都化为了占城所有。

于是占城被一分为二。

占城成为了大越第一个藩属国。

这也是黎思诚称帝另外一个原因,如果他不称帝的话,在安南的体制之中,是无法安置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