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1/2页)

作品:《明天子

第一百二十七章托古改制

朱祁镇心中暗道:“是不是杨先生觉得,朕有些离经叛道,想要大儒来洗涤身心了。”

只是朱祁镇看到下面,却不这样想了。

因为杨溥提到了一本,杨溥应该没有看过的书,那就是朱祁镇所作的伪书《端木子》。

杨溥遗折之中给朱祁镇留了面子,没有说什么。只是一笔带过,但是其中暗示,朱祁镇岂能不明白。

杨溥的意思是说:“陛下,你便是要造假,也要找一个好一点的人。”

刘定之虽然是状元出身,但是在儒学上的造诣,与薛瑄来比,还是相差太多了一点。

杨溥对这几十年的文风与学风,进行了一个系统性的剖析,最后给出朱祁镇一个建议,那就是托古改制。

以效仿汉唐要口号,从文风到学风,然后在触及到政治领域。

还有一系列操作手法,比如说,请陛下驾临国子监,与天下学者论道。效仿汉代盐铁会议。集众议而独断之。

有了舆论的背书,做起事情来,就容易多了。

朱祁镇觉得杨溥有限度改革的建议,并不是合朱祁镇胃口。朱祁镇并不想在大明这一条大船上修修补补,让他继续航行。

而是准备一个个换零件,将所有的零件换一个遍,让这一条船,变成一条名叫大明的新船。

但是,杨溥指出的政治路线,却是很不错的。

朱祁镇放下杨溥的遗折。打开汉书,后汉书,对于《盐铁论》《白虎通义》翻了出来,再细细揣摩。

这些书,朱祁镇之前都读过。

只是之前读,不过是当做政论来看,而今看却是另外角度来看,就是主政者如何控制一场会议,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毕竟,这样会议,就不是几十个人会议,而是代表最少上百人,围观数以万计,并且要刊行天下的大会。

将大明儒学名家,全部召集起来,在一场会议之中确立朱祁镇想要的儒家经义,这可比朱祁镇造什么《端木子》,可要高端的多了。

甚至只要能确定朱祁镇现代化科学理论,成为大明的官学。即便朱祁镇这一辈子完不成的事业,也是后续有人了。

毕竟,一个学说的寿命,要远远比一个人长。

“但是,我想要的是什么学说吗?”朱祁镇心中暗道:“或者说到底是什么学说,才能与科学体系相辅相成?”

朱祁镇暗暗懊恼。

很显然,朱祁镇当初上课的时候。偏向了史学,从史学之中感受帝王心术,对于儒家学术倒是理解的太少了。

在百官看来,朱祁镇的儒学教养太浅薄了一些。否则杨溥临终上表,也要请朱祁镇开经筵。

朱祁镇又翻出来很多儒学书籍,特别是《性理大全》。

《性理大全》其实朱祁镇在日讲的时候,也学习过,但是朱祁镇那个时候没有放心思在上面。

而今感受到了需要,再次翻出来细细推敲。

所谓《性理大全》,其实就是宋儒合集,所谓理学其实就是宋儒之学的集中体现。所以朱祁镇想要找到支撑可学发展的理论,就必须从这其中寻找依据。

只是这是一个苦差事。

宫灯整整燃了一夜。

朱祁镇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但是辍朝归辍朝,但是政事还是要处理的。

朱祁镇在文渊阁之中说道:“杨首辅不幸去世,乃是朝廷之大不幸。但是内阁乃朝廷重地,不可一日乏人,由次辅任首辅。”

曹鼐立即出列说道:“下官资历浅薄,不敢当次重任。”

朱祁镇微微一笑说道:“你在内阁之中也有四五年了,也又怎么会资历浅薄。天下大事,急如星火,勿失朕望。”

曹鼐说道:“臣遵旨,定当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祁镇对曹鼐还是满意的,作为内阁首辅,首先是背后是一个政治集团,曹鼐接杨士奇之衣钵,又是北方士林领袖。背景足够了。

曹鼐协助杨溥做事。没有出过什么大乱子。能力也相当不错的,能力足够了。

在河北水利之事上,曹鼐冲锋陷阵,一直支持朱祁镇,在朱祁镇看来,这也算是一个自己人了,亲近足够了。

所以,曹鼐在次辅的位置上,不可动摇。

朱祁镇说道:“如此来说,内阁就少了一人了,就要周忱入内阁吧。”

朱祁镇这样做,也是为了赏功。

周忱这么多年来做了好大的事业,特别是在财政收入之上,近乎翻倍,盐税每年一千万两上下的进项,成为了大明税收主力。甚至在晒盐法改进之后,大明盐税甚至还能攀一个小高峰。、

无他,就是日本,朝鲜,越南,甚至南洋一些地方,也纳入了大明食盐的销售区,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百姓,已经变相的向朝廷纳盐税而不自知。

还有其他什么仓储改革,钱法改革,还有驰道,等等。单单一件事情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