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1/2页)

作品:《明天子

第十四章粮食危机

朱祁镇本意是在召见杨溥之后,紧接着召见下面的大臣。

但是朱祁镇在杨溥这里吃了一个大亏。彻底认识到自己的本事,或许他经过数年的历练,已经初步具备一个皇帝的基本特征。

但是再与杨士奇与杨溥这样大臣相比,还是太稚嫩了。

而下面接见大臣,不管是王直,还是曹鼐,马愉有一个是一个,都不是好相与的。要么是从政二十多年的老资格,要么就是状元。

朱祁镇决定严阵以待,养足精神。一天接见一个。

下面来得是王直。

在朱祁镇看来,王直这个大胡子,要比杨溥可爱多了。

王直给朱祁镇讲了这么多年课,彼此接触要多很多,所以王直一来,几乎话之内,就将拉进了距离。

朱祁镇说道:“今年户部压力很大,先生有什么办法吗?”

王直苦笑说道:“陛下不用催户部,臣可以肯定的告诉陛下,户部的钱粮决计不足,臣来见陛下,就想问陛下云南的战事,能停不能?”

朱祁镇说道:“决计不可,开工没有回头箭。此刻临阵退兵,朝廷先前的投入全部白费了。天下又要轻视本朝了。”

如果朱祁镇知道今年的灾情会如此严重,去年他或许就不会下令讨伐麓川,先忍一两年,等缓过来劲再说。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只是这个时候,说什么也不能停了。

毕竟粮食都已经运上去了,以一路上的消耗,即便退兵,之前运到云南的粮食,也不可能转运到北方了。早就消耗没了。

而且这一次受灾的地方,都是北方,以直隶,河南,山西,山东,凤阳一带。这些远在云南的粮食,根本缓不应急。

“那就没有办法了。”王直说道:“臣这几日,已经严令户部统计,山东,河南,凤阳,山西,直隶,京仓的所有粮食。根本不能对应朝廷在这一地区的缺口。”

“臣按照之前灾年估计,这些地方,今年夏税,想都不要想了,大概要减免五十万石到一百五十万石左右的钱粮,而往多里估计,想要不饿死人,并完成陛下想要的河北水利工程,大概要一百万石到二百万石粮食。”

“甚至更多。”

“但是朝廷在京城的各仓库,不过储备一千万石粮食,去岁大水后,已经支持二百多万石粮食,再加上原本的消耗,去年秋税已经已经被拦截不少,进入京师的不过一百多万石粮食。

所以,朝廷在北京的储备不过七百万石粮食。”

“而仅仅用在赈灾上的粮食,就要支出少则一百五十万石,多则三百万石粮食。再加上百官与京营的消耗。”

“臣恐怕如果灾情继续下去,明年太仓的粮食就空了。”

朱祁镇知道粮食有危机,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粮食危机到如此程度,他简直悚然而惊,说道:“局面已经到了这种情况吗?刘中敷怎么不上报?”

王直说道:“刘尚书其实已经说了,他数次上奏陛下,请停止以工代赈之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只是从去年秋天到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下雨了,而今但凡有一场雨。今年夏税还多多少少能收上来一点。”

“有些话下面的人不敢说。”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说道:“朕知道了。”

让人活命与让人高强度劳动消耗的粮食是不一样的。户部尚书刘中敷显然是出于节省粮食的需要,这才强烈反对朱祁镇的以工代赈的方案。

这一点,朱祁镇是知道的。

但是朱祁镇不知道是,这背后有这么大的危机。

朱祁镇一瞬间有换掉刘中敷的心思,作为户部尚书不能提前向他预警,这就是失职。

只是朱祁镇瞬间按捺住了。

不管怎么说刘中敷都是仁宗皇帝老人,是太皇太后的班底,也不能轻易动,而且现在也不是动他的时候。

而且王直所言,也不过是一个最悲观的看法而已。

万一,这旱情结束了。

下了一场大雨,就不用这么难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可有解决办法?”

王直说道:“其实我大明并非没有粮食,虽然大明粮食紧张,但是还是有的,只是粮食运到北方耗损太大。而在北方多凑集一石粮食,就是省南方三石粮食。”

“臣以为当务之急。”

“却是想办法让百姓向朝廷捐粮。”

朱祁镇说道:“让百姓向朝廷捐粮?这怎么可能?”

朱祁镇太清楚百姓的习性了,不,应该是人的习性。不关自己的情况下,自然要唱高调,但是在真让他们出血的情况之下,他们又怎么肯做?

王直说道:“此乃正统二年应急之策,名为冠带荣身之策。”

朱祁镇一听这四个字,忽然觉得很熟悉,不过片刻就想明白了。这一件事情是有的。

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