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Chapter158(第1/2页)

作品:《明镜高悬四海清是指什么生肖

而另一方面,在常清那儿听取了专业意见的沈听却并没有因为更接近真相而松一口气。

精神障碍的犯罪在全球都是个棘手的问题。

数据表明,在欧美许多国家对重刑犯的精神鉴定中,专家发现约有20%的被告是处于社会边缘状态、智力低下或者有学习困难的精神病人。

普通人、甚至参与办案的刑警们都容易被这类数据误导。

但在精神卫生方面,常清是顶级的专家,他一辈子都在跟病人打交道,因此非常清楚,无论是在之前的珍美还是后来的康仁留院治疗过的病人有着如此居高不下的犯罪率,那绝对不可能只是偶然。

沈听当然也不认为这些蹊跷的、总挑重要证人来杀的案件是可以用“偶然”来解释的。

他跟常清探讨了一些案卷里犯案病人的共通点。

两人达成共识,认为在入院的一开始,这些病人可能就已经被仔细地甄选过。

除了有在珍美或康仁接受过治疗的共性之外,这些病人几乎还都是长期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更巧的是这些病人本身得的就都是容易出现攻击性的病症。

——这极大程度地为案发后坐实精神病犯病杀人、只是偶然的判断,提供了便利。

虽然在过来精卫的路上,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假设猜想。但当常清也对这一结论表示认同后,沈听还是觉得如鲠在喉。

把原本就处在悬崖边缘的人推下深渊,利用本就因为患病,已经相当不幸的病人来作恶,恐怕连小说家都很难塑造出这样的恶人。

这个世界到底还可以有多丑陋。

为了一己私欲、罔顾伦常,这样无耻残酷的手段,让听多了来访者、病人悲惨经历,看惯了人性黑暗面的常清也觉得相当毛骨悚然。

治疗室的氛围有些沉重,沈听抿着嘴唇,一言不发。

常清整理了一下自己情绪,抬眼看了墙上挂的壁钟。

还剩下些时间,见沈听长久地沉默着,他有意缓和这过于凝重的气氛,便聊起近况。

沈听是个典型的优等生,只要有关任务,他就都会做到尽善尽美。

不过最近忙着料理贝隆,每周两次的心理咨询已经落下好几次。

上次来的时候他的心理状态并不稳定。这次两人谈论的话题虽然沉重,但常清看得出来,眼前这个年轻人似乎在内心,与自我达成了某种程度的统一。

对于沈听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早年家庭生活里,父亲形象的缺失,让沈听变得敏感而要强。

常清知道,他是个自控力很强的人,却不是一个自洽的人。

自洽就是自我的统一。

在很多年前,常清就有发现这个骨子里很倔强、认死理、愿意牺牲一切去实现自我信念的年轻人,他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实际上并不统一。

他极度要强,常以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万事向内归责,总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责任。因此也默默承担了远超其个人应当承担的压力与责任。

这种非人标准的自我苛责,让沈听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在事业上取得了绝对亮眼的成绩。

可对于个人而言,这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总以难以企及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就总会有难以求全的时候。

比如多年前,沈听在执行卧底时,亲眼看着同伴在眼前牺牲......

他是个很能忍委屈的人,因此下意识地收着自己的负面情绪,试图独自消化。

但作为他当年的心理督导,常清非常清楚,习惯于自我问责的沈听花了大量的时间,才逐渐平复,从内疚与自责之中走出来。

“要是我动作更快一些,或许他就不会牺牲了。”

“他的死,我有责任。”

在心理学范畴中,“本我”是指内心最原始的我,是完全的潜意识,代表内心真实直白的欲望,遵循绝对的快乐原则,怎么快乐怎样过活。

“自我”则是保持现在三观、人格确立的我,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平衡“本我”和“超我”,不让两者引起冲突。

而“超我”是社会规则下负责仲裁的我,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判断。也就是理想中,完全符合自我要求的我,是一种社会赋予的上升物。

超我是孤独的我,是博爱的我,是信仰中的我,是绝对完美的我。

沈听总要求他自己是完美的。

一直以来,他都给常清过于“收着”的感觉。但在说到楚淮南的时候,他的情绪会难得变得稍微外露。

常清敏锐地捕捉到了他情绪上细微的差异。这说明,对于沈听而言,远南集团年轻的主人、江沪市资本大鳄,是与众不同的。

“宋辞这个身份,你适应得很不错。”简单的交谈后,常清得出结论。

沈听在初始阶段曾非常排斥要“成为”宋辞,这也是他申请心理辅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