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补充(第1/1页)
作品:《我和崇祯是合伙人小说》第68章补充
实际上,火棉的制作很简单,可关键的问题是,那是明末。
一个简单的例子,硫酸,现代人都知道是什么,可古代人却没听说过这个词,刘伟超不管怎么解释,崇祯皇帝也不懂。
虽然说硫酸其实在古代已经有了,叫做干馏石胆,唐朝炼丹家孤刚子发明出来的。
如今的问题,不但是因为这个名称的不同,变成了鸡同鸭讲。而且还有一点,就算刘伟超描述出硫酸的特性,崇祯皇帝是一个皇帝,不是化学家,没接触过硫酸,他也还是不懂的。
更不用说,硝化纤维的制作中,其实是要用到浓硫酸不是稀硫酸了。
讲了半天之后,刘伟超感觉讲得好累。而崇祯皇帝也是满脸通红,有些羞愧。
这也不懂,那也不懂,就和一个小孩子一样,这知识也太浅薄了!
好在刘伟超有耐心,实在解释不明白硫酸这个概念之后,他试着跳过这个概念,再去讲解其他的。
结果还是和硫酸这个概念一样,遇到了非常多的,不管他怎么解释,崇祯皇帝还是没法理解的问题。
更甚至,刘伟超在给崇祯皇帝讲解的过程中,他忽然发现,之前给崇祯皇帝的玻璃制法,也是有问题的。
“玻璃瓶不可能一模一样的?这不可能啊!”刘伟超有点惊讶了。
化工实验,那是要讲究精度的,但是崇祯皇帝却说肯定有差异,那化学配比怎么搞?
隐约地,刘伟超感觉,化学这一个科技树,要想在明末点亮,真的好难!
崇祯皇帝的声音已经不知不觉间低了好多,给刘伟超解释道:“那些玻璃瓶都是工匠吹制而成,朕就是威胁要诛他们九族,那也不可能吹出一模一样的啊!”
刘伟超听得一拍脑门,感觉他是完全被击败了。
随后,他才用那种辅导小学生的语气,带着一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反问道:“那为什么不用浇灌法,用模具的法子呢,那样出来的产品不就是一模一样的么?”
之前的时候,他只是给了烧制玻璃的法子。总以为,其他就不用他操心了。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无语,好一会才问道,“这个玻璃也可以这么做么?”
“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刘伟超实在无语,反问道。
要是崇祯皇帝是他学生的话,在他面前的话,估计要打手心了,怎么会这么笨?
其实,刘伟超还真是有点冤枉崇祯皇帝了。
在欧洲,玻璃是在公元前200年就已经发明了。但是,欧洲的玻璃匠人一直用吹塑法生产玻璃制品的。
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要到1821年,才会发明用模具的方法来生产玻璃。
也就是说,玻璃的直接模型成型技术,竟然拖延了两千年!
之所以如此,还是古人对于物理这一块,缺乏一个系统的了解。
此时,崇祯皇帝不明(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