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土地委员会(第1/2页)
作品:《大明不可能这么富有声小说》命令皇家直属师的副师长章勇带着带着两个加强营的兵力,随着于德木回家,彻底接管萧山县。
把并且带着一份圣旨,把萧山县设立为研究院农业基地特别试验区,一切官员全部归中央直接统属,再也不归浙江管辖了。
至于浙江那边怎么想,朱由校表示要么受着,要么拿头来跟朕提意见!
朕很不介意把你们的头给他砍了!
两个加强营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立即开始了行动,他们都是现成的隶属于最高直属军事委员会的部队,准备编练皇家直属第二师,现在正好有了新的用处。
从接到命令到坐上前往津门的火车,一共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这行动的速度可是真的平时下苦工训练出来的。
要知道这可是那种带上两个加强营,接近七千人的全部行头啊,这要是换在了旧军的身上,还不得准备个十天半月的。
津门港口得到消息,也在第一时间开始了准备战船,准备一切必须的物资,那真的叫一个迅速。
与此同时,内阁六部联和会议也派人快马加鞭的向着浙江传递旨意,把萧山县设立为研究院特别试验区的消息传递过去。
在朱由校的一纸命令之下,大明最高的几个机构都开始了行动,效率与以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不得不说这就是设立内阁和六部最高联和会议的好处。
有什么事情朱由校可以直接和内阁加上六部的几个头头商议,再也不需要向下面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只要是内阁和六部联和会议上面通过的,那就必须执行,谁不执行朱由校就去找哪个头头的麻烦。
比如吏部要是有人不执行内阁和六部联和会议的决定,那么朱由校就找吏部尚书周应秋,在规定时间内,要么你把不配合人解决,要么朕就换一个可以把不配合人解决的人上台去解决那个不配合的人。
这效率能不高吗,责任到人了啊,谁不配合一眼就看出来了,上面的压力一施加下去,下面必须就得执行,规定了时间规定了责任到人。
都给你安排好了具体的工作,你要是没做各项工作衔接不起来,真以为皇帝是傻子,还是以为你六部的头头是傻子啊。
不仅如此朱由校手里还有一套类似于智囊团的存在?宫里那些读过书有能力的参加过太监培训班的人被集中起来?专门的为朱由校做出的战略部署做出细分,然后还要查缺补漏。
比如朱由校说要建立萧山农业试验区?具体的细则这些智囊太监们就开始了运作?几十上百人开始把这项工作给细化了,需要安排多少人?安排这些人去做什么,朝廷哪里需要支持?由谁去支持?这些支持工作的内容是什么,可能遇到的什么问题。
等等的可行性报告会在几个小时内出来,以最快的速度提交给朱由校看,再由朱由校确定哪里哪里需要修改?然后智囊太监会把朱由校的意见再次下发下去?进行第二版更详细的修改。
这可比朱由校一个人单打独斗强多了,几十上百人的智慧把一切可行性都给列举出来,选择出最优的方案,把可能造成的影响也都列举出来,然后加以避免。
虽然这些智囊太监们还很稚嫩?但是却拥有很高的培养空间。
而且这个智囊制度还可以进行扩大,吸收更多的宫外的人出来。
其实朱由校也想着招募一些外面的人的?但是还是不够信任,所以只能用这些在太监了?还好宫里的太监多,优中选优未必会被外面的人差。
再说朱由校也不需要他们多有智慧?自己出一个大主意?只需要他们补充朱由校的战略?这样就简单的多得多了。
京城还在为科举的事情争争吵吵热闹非凡,他们不知道朱由校已经正式的要把手伸到江南去了。
现在朱由校也也不想以前那样在乎江南了,经过这段时间的京城改革变动,北方的北直隶,陕西山西九边都在掌控之中,官员也都换上了和南边没有关系的那些。
后方稳固了,朱由校还能想以前那么在乎江南?
粮食问题有陕西和山西两个地方提供,大量的土地开始改种土豆番薯,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了,这些多出来的粮食已经被朱由校统一收购起来,或是储存或是制作成可以长久储存的番薯干粉丝土豆干什么的。
就是为了南方粮食供应不足做出准备。
现在河南也完成了土地再分配改革,今年年末的样子就可以向朝廷供应粮食了。
还有山东,百王军在山东大闹一场,整个山东的地主老财士绅被杀的杀跑的跑,九成的土地都变成了无人荒地。
跟在后面重建的是朱由校特别派来的重建工作队,每当中央野战军第二军的大军把百王军给赶走的时候,重建工作队就跟随着大军在后面捡漏。
把无人的荒地把持在手里,然后重新的分配给百姓,只是这种分配不再是出售给百姓了,而是使用权归百姓,所有权归大明土地委员会。
全国的土地以后只有土地委员会有权处置,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