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春生,有雨(第1/3页)
作品:《明王首辅女主几个》三月中旬的京城春日融融,杨柳依依,天气越来越暖和,已经有了初夏的迹象,人们都换上了薄薄的春衫,但见京城各坊的大街小巷中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一派政通人和的繁华景象。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间甚至能看到一些金发碧眼的西方面孔,他们都是远渡重洋而来的欧罗巴人,亦即是西洋人。
自从大明解除海禁,开通海上自由贸易之后,西方便掀起了一股东漂“淘金”的热潮,越来越多的西洋人跑到大明做生意和游历,他们的足迹已经从沿海深入到内陆,而北京作为大明最繁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成了西洋人心目中向往的圣地。
这个时候的大明,毫无疑是全球最繁华富庶的国家,没有之一。
这些西洋人背着包袱,手里牵着马,就像乡巴佬进了大城市一般东张西望,满眼的惊叹和崇拜,眼前的宏伟繁华深深地震撼着他们。
周围路过的京城百姓显然对这些长相奇特的西洋人已经见惯不怪了,目不斜视地径直行过,有人甚至还皱眉低声嘀咕几句没见识的洋番之类。
这时候的大明可没有“慕洋犬”,不像现代某些国人,见到白皮面孔便高看一眼,恨不得跪舔,相反,大明的老百姓在外国人面前都有着一种心理上优越感,君不见,除大明以外的人都被称之为夷人或洋番。
尤其是近这几年,大明的国力蒸蒸日上,靖国公徐晋扫灭倭寇,驱逐西洋人,大明水师扬威南洋雄踞马六甲,还分别建立了南洋都护府和东洋都护府。大明立国一百五十多年,终于再次开疆拓土了,大明百姓的民族自豪感自然更加爆棚,其中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边塞诗的兴起。
前些年,大明的读书人还习惯了吟风弄月,伤春悲秋,现在开始流行边塞风了,还像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一批颇有名气的边塞诗人,颇有点盛唐的味道了。
倘若这次徐晋北伐征服鞑靼,彻底解决掉北方这个心腹大患,那大明必然再现大唐盛世,令四夷宾服。
“你嚎,请问这位兄台,大明银号在何处?”一名西洋人拦住一名过路的书生,熟练地拱手行礼问道。
这名书生应该是国子监的学生,一袭秀才的玉色襕衫,头戴四方平定巾,腰间系着一柄长剑。现在边塞诗流行,书生们都喜欢给自己配带一把长剑充门面,试想一下,吟起边塞诗时,再把长剑拔出来花里胡哨地舞上几下,是不是更加有气势?
“咦,你这西洋人倒是挺有礼貌的,不过抱拳的姿势大有问题,理应该如此,左掌右拳,右拳代表勇武,五指乃是五湖之意,左掌五指屈一指,代表四海,左掌掩着右拳,意思是侠不以武犯禁……”
这位书生显然是个好为人师的家伙,喋喋不休地说了近十分钟,直到那名西洋人摆出正确的抱拳礼姿势,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孺子可教也!”
那名西洋人脸上笑嘻嘻,心里却是玛玛屁,陪笑着道:“谢过兄台指正,可否告知在下,大明银号在何处,在下一行人初到京城,身上的现银花完了,打算取些现银住店。”
话说建立银号是徐晋前两年提出的,如今已经落到实处了,全国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均开设了大明银号,相当于央行,其下还有各种合资的民营银号,网点延伸至每个州县,模式跟现在的银行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存钱没有利息,还得交一定的保管费。
所以普通老百姓肯定是不太愿意把银子存到银号里面的,毕竟全部家当加起来也没有几个子儿,但是有钱的地主官僚和商贩就不同了,特别是做生意的,扔带大量的货款赶路,一来太重,二来也不安全,存到银号里换成银票就方便多了,等到地头再找一家银号凭银票取银子,方便快捷,还安全,给点保管费很划得来。
这些西洋人从沿海北上,近万里路途,也害怕中途被劫啊,所以把现银都存到大明银号里,国字头的银号还是让人比较放心的。
此时,书生往东面一道:“沿此往东走过三个街口左拐,然后……!”
只是书生的话还没说完,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忽然骚动起来,一骑快马飞奔而来,马上骑士一边策马一边高呼:“捷报!捷报!西路军于大青山下抄了土默特本部,斩首九千余级,俘虏俺答的可敦、宰桑等五千余人!”
轰……
瞬时间整条大街都沸腾起来,百姓欢呼奔走相告,那名书生立即跟喝了酒似的,兴奋得满脸通红,大喊大叫道:“我大明北伐之师又打胜仗了,又打胜仗了,哈哈哈,快哉快哉!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书生一边吟诗,一边抽出了腰间的长剑,手舞足蹈地挥舞起来,那些西洋人不由傻了眼,纷纷后退开去,生怕被这个突然抽疯的书生误伤了。
“吾有一宝剑,夜静匣中鸣。寒光照苍宇,剑气化流星……”
“咳咳,兄台好诗好诗,兄台刚才沿此往东过三个街口左拐,接着又该如何走?”西洋人轻咳两声打断了书生的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