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返回金陵(第1/2页)

作品:《学霸的黑科技系统免费看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漏风的。

不到两天的时间,消息从墙外吹到了墙内,而短短三天之内,各种亮瞎眼的标题党们便已经是满天乱飞了。

【震惊!发现高能粒子的人竟然是他?】

【陆舟:我其实是一名物理学家。】

【一枚扔向高能物理的炸弹,标准模型的大厦坍塌!】

【……】

不过,这会儿陆舟还在回国的航班上,放兜里的手机关着机,人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并不知道自己又一次被送上了热搜。

其实就算知道了,他多半也没什么感觉。

毕竟,相比起诺贝尔奖带给他的震撼来说,什么热搜、头条之类的玩意儿都弱爆了……

这里必须提一句的是,其实就算cern在750gev的位置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陆舟也并不会因此而得奖,而他也从来没想过能靠这条线索得奖。

至于为什么?

这就得从诺贝尔奖的评奖原则说起了。

按照诺贝尔奖的评奖原则,奖牌并不会将奖牌颁给粒子的发现者,也不会奖励操作强子对撞机的研究员,而是会颁给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或者完善者。

因为在学术界普遍的观点中,前两者的工作虽然重要,但并非是那种决定性的重要。

而后者的工作,才是具备决定性的。

正是基于这种规则,13年诺贝尔奖颁给了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玻色子理论的提出者彼得希格斯与弗朗索瓦恩格勒,而这个理论是在六十年代被提出的。至于参与实验的cern研究人员,虽然大家都有功劳,但诺贝尔奖从来没有奖给机构的先例,也不可能让这么多人分享奖金。

再比如中微子振荡现象是在华国大亚湾反应堆中发现的,但被今年诺奖(15年)提名的却是日国的田隆章和加拿大的阿瑟麦克唐纳教授。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的话,随便编造一个虚构的粒子,然后设定一大堆关于它的各种物理性质,等到它被别人发现,是不是就能得奖了呢?

首先必须说的是,这当然是有可能的。

而这也正是750gev的数据公布之后,arxiv网站和各大理论物理期刊迎来井喷式投稿的原因,因为很多人都在对这一块的理论进行押宝。

不过,有可能是有可能,可能性有多高就不好说了。

一套崭新的理论,或者一个新颖的物理模型,被人接受的前提至少得在理论上成立,在逻辑上自治。就好像超弦理论,虽然其在理论物理学界日渐边缘化,但至少没人能从理论上将其证伪。

而如果无法做到逻辑自治,就算你给自己发现的粒子取名为希格斯粒子,或者宣称找到了引力波,也根本得不到学术界的认可……

这也是民科永远拿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也许他们也投稿过,但别说逻辑自治,他们可能连公式都看不懂几条。

如果这个粒子被发现是超对称粒子,那么诺贝尔奖有可能会颁给66年提出超对称论和超对称粒子的宫弘成,也有可能颁给理论的完善者。至于陆舟,有没有获奖的可能性呢?

当然是有的。

不只是陆舟,就连已经拿过一次奖的弗兰克维尔泽克,都是有机会的。

因为不断完善的不只是观测手段,还有与之相对应的理论。

比如750gev这个数字,便是超对称论以及标准模型意料之外的,意外到甚至可以容纳一个全新的“维尔泽克陆”或者“陆维尔泽克”模型出现,来对这个全新的现象进行解释。

不过这其中的工作量,可比解决数学猜想难多了,想要凭一己之力完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对于弗兰克维尔泽克还是陆舟而言,都是如此。

所以,前天的时候,弗兰克向他发出了邀请,参与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课题。

两人约定通过邮件交流,合作完成这一理论,共同署名。

建立这个理论的主要工作,将由弗兰克和他带的一名博士生负责,而陆舟负责的部分,主要是在计算上。

他在欧洲核子研究会议上展现出来的数学能力,确实征服了这位诺奖得主。而这也是弗兰克维尔泽克,向他提出邀请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项工作肯定会占用陆舟不少时间,但如果回报是诺贝尔奖的话,陆舟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哪怕只是一种可能性。

……

来的时候披星戴月,回的时候也是一样。

穿过深邃的夜空,飞机缓缓降落在跑道上。

虽然卢院士和他说了,回来的时候可以给严新觉打电话,九月之前他师兄都在金陵这边,但考陆舟并不想麻烦别人,所以就没提这件事儿。

拖着行李箱,走到机场门口,陆舟正准备打开手机叫个网车,便看见有人站在路边向自己招手。

当他借着路灯看清那人身份的时候,顿时惊讶了。

竟然是严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