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拜师?(第1/2页)
作品:《天唐锦绣免费》房俊心中还在琢磨着到底是谁给自己下了药,闻言好奇问道:“道长所指何人?”
袁天罡将杯中茶水慢悠悠的饮尽,啧啧嘴,这才说道:“前隋民部尚书、闻喜县公,裴世矩。”
房俊不解。
这可是真正的传奇人物,“邪王”石之轩的化身之一……
一个人,有时候你可以称他为佞臣,因为他给皇帝出了一些馊主意,搞得民怨沸腾;而有的时候你也可以称他为贤臣,因为他敢于直谏。
这就是裴世矩。
后人只知有裴矩,便是此君,是因为后来避讳李二陛下名字之中的“世”字,史书典册之上尽皆改为裴矩。只不过李二陛下大气,生前从未行避讳之政,在他死后,高宗李治才施行避讳,诸如“民部”改为“户部”此类……
此君是真正的大才。
裴矩的命并不好,出生于闻喜裴氏这等名门望族,却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但此人聪慧好学,很快赢得了大家的赞誉,他的大伯父就说:“观汝神识,足成才士,欲求宦达,当资干世之务。”
隋炀帝时期,高智慧、汪文进作乱,裴矩自告奋勇去平乱,带着三千老弱病残士卒大获全胜,尽显孙武、白起一般的军事才能。
杨广非常高兴,对高颍、杨素等人说:“韦洗将二万兵,不能早度岭,朕每患其兵少。裴矩以三千敝卒,径至南康。有臣若此,朕亦何忧!”
裴矩之才远不止此。
他还曾数度出使突厥等番国,经略西域,致力于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使西域四十国臣服朝贡于隋朝,拓疆数千里,被誉为“交通中西,功比张骞”,更将所见所闻所感编撰成一部《西域图记》,记载西域四十四国的地理资料。
如此这般,算得上允文允武的完美人物了吧?
实则不然,此君居然在当世被称为佞臣……
隋炀帝出巡江都,两年不归,随行禁卫兵卒受不了这种寂寞,逃亡的人越来越多。隋炀帝为此深感忧郁,就问裴矩如何解决这个棘手问题。
裴矩就说卫士们多是一个个单身汉,无牵无挂的他们自然不会留在这里,只有让他们在这里安家,他们才会乐业,臣请求给他们在这里娶妻生子。
隋炀帝深以为然。
然而这么多人的婚配问题岂是那么容易解决的?裴矩害怕隋炀帝急于求成动不动就杀头的脾气,为了尽快落实皇帝的旨意,只好强行将江都境内的寡妇、未嫁的年幼女子、尼姑等等许配给这些士卒,并且放纵士卒们在城内“恣其所取”……
由此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任务完美达成,受到隋炀帝嘉奖。
士卒们高兴了,都说这是“裴公之惠也”,但老百姓就此遭了殃。
这等馊主意,裴矩出了不是一次两次……
后来隋炀帝被弑,裴矩被宇文化及任命为河北道安抚使,为河北起义军窦建德俘获。窦建德兵败被杀,裴矩率余部降唐,任殿中侍御史、民部尚书。
降唐后,裴矩似乎摇身一变,从谄媚奸狡的佞臣变成了勇于诤谏的正义化身,向李二陛下提出不少好主意,满朝称颂。
司马光曾点评说: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封伦、裴矩,其奸足以亡隋,其知反以佐唐,何哉?
惟奸人多才能,与时而成败也。
……
房俊拈着茶杯,略作沉吟,这才疑惑问道:“袁道长将晚辈比作裴矩,是说晚辈与裴矩一般才华横溢,还是说晚辈亦如裴矩那样忠奸难辨?”
袁天罡奇道:“你这娃娃当真听不懂话么?老道是说你与裴矩一样脸厚心黑,极度无耻!”
房俊:“……”
他发现这位“半仙儿”似乎习惯怼人,幼稚得可笑又可恨。
小爷吃你家大米了还是怎的,要被你骂作无耻?若不是你成天拿着一个“面相殊异,不似善类”这样的话语胁迫于我,我犯得着低声下气?
心中有些不爽,房俊起身告辞:“伤自尊了,告辞!”
听着这新鲜词儿,袁天罡哑然失笑,他对然很是不爽房俊对待他的态度,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小子身上满是新鲜灵动,与他相处不仅仅能够发散思维,还能感受到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的年轻气息,这很难得,若是换了别的年轻人在他面前,哪一个不是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很有意思。
自己还想跟他商讨一番如何说服李二陛下,便出言挽留:“老道的相人之术独步天下,小子若是想学,或许可以考虑一番。”
袁天罡的相术的确是天下一绝,不知多少达官显贵为求其相面观气而不可得,如今他居然愿意将这门绝技传授于人,便是孙思邈都颇为意外。
这可是就连他那个宝贝徒弟李淳风都只得了皮毛的“神仙之术”啊,换了任何一个人,这会儿怕不是立即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