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 新式武器(第1/3页)

作品:《临高启明完整版txt

江牧之和李赤骑对新炮架进行了改进,解决了锁定装置,又换用质量较好的滚珠轴承。终于通过了靶场和50公里行军测试。这一重大改进取得的成绩使得总参决定在一五期间所有新造火炮的炮架改用金属炮架,原有的旧式木炮架也将逐步改造。机械部门为三个野战炮兵连紧急制造了新的炮架。接着,连火炮前车的车架也做了改进。

尽管没有足够的马匹而使用的是“代畜输卒”,但是火炮前车依然不可少――不仅是用来装弹药,更主要的原因是火炮的重心高,在拖动的时候很不容易掌握平衡,稍有不慎重就会出现倒栽葱的场面。前车可以在牵引时支撑炮车的尾部,平衡重心,还能分散沉重的炮身的压力,牵引炮车的马匹或者人就只需要提供向前的拉力。

“改进之后火炮运动起来就灵活多了。”应愈检查排列在靶场上的新火炮。炮兵们正在军官的口令声中不断的跑前跑后,模拟着火炮的发射程序。根据炮兵训练大纲的要求,每门炮的8名炮手都要互相进行换岗训练,以备在人员伤亡的状况下持续开火。按照大纲要求:一组训练有素的炮手应该在只剩下两人的情况下依然能继续射击。按照林深河的说法,南北战争时期有只有一名炮手就能让火炮继续发挥作用的例子――当然这样足够得勋章了。

“要是有马匹就好了。”林深河不无遗憾的看着跑前跑后的按照自己撰写的炮兵大纲训练的炮手,110匹马一个连!这简直就是在做梦。

“你说要搞新得炮弹的,有没有什么结果了?炮手们还得熟悉熟悉新炮弹的装填发射。”张柏林穿着个汗背心急匆匆的跑来了。

“快了,新炮弹只有比老炮弹更好用。”林深河说着打了个哈欠――下午又要在实验室里挂红灯笼了。

原先为了简化工艺的考虑,陆军的火炮只批量装备了两种最简单的炮弹――实心弹和霰弹。榴弹也有少量生产,但是只作为训练使用,不做储备。

滑膛炮发射的榴弹,其原理大同小异,都是用火炮发射时的燃气点着炮弹上的延时引信来引爆炮弹的。所以在装填的时候必须特别小心,必须保证引信孔冲着炮口,否则燃气一旦直接冲入引信孔,炮弹就会直接炸膛。为了要承受较高的膛压,弹壳必须做得很厚。一枚12磅球形炮弹只能装填900克黑火药。其爆炸产生的破片对人员的杀伤效果甚至不如实心弹。炮兵装备榴弹主要目的是对付建筑物和船只,另外就是起到吓唬人的作用――本时空的爆炸弹毕竟还不大多见。

他准备开发的是榴霰弹。榴霰弹的结构比其他球形炮弹都要复杂:将若干铁质或者铅质弹丸和起爆药一起装进弹体内,由一根延时引信控制其在合适的高度和距离起爆。由起爆药炸开弹体后,弹体内的弹丸就会保持着此前的速度飞向前方的敌人,其威力相当于一发霰弹的抵近射击。

榴霰弹在中远距离内的杀伤效果与实心弹榴弹相比堪称非常出色,特别是在打击密集队形的敌军的时候,如果引信起爆的时机掌握的好瞬间就能击倒一大批敌人。不过早期的榴霰弹即不精确射击起来也不大安全――榴霰弹内部的弹丸在发射中彼此摩擦很容易提前引爆炮弹里的火药。

林深河选择的是经过英国陆军上尉boxer在1840年改进的榴霰弹。它在结构上有了极大的改善,当然也更加复杂了。弹丸装在弹体的前部,由一块铁质的分隔板和后方的起爆药隔开。尾部装有一个既可以防止弹丸在炮膛内翻滚,又会在发射时的燃气压力作用下膨胀以起到闭气作用的杯状尾垫。这样的结构使得整枚弹丸后轻前重,再结合了尾垫之后的独特形状,炮弹飞行时候的状态相当稳定,精度也比同时代的榴霰弹高很多。当延时引信引爆起爆药后,弹体被炸开的同时铁隔板就会将弹丸向前方推送,使它们成一个锥角向前射出,而不是像其他榴霰弹那样无规则的散布,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其杀伤威力。

用12磅加农炮发射榴霰弹的时候,它能够在1100米的距离上发挥作用,其威力远胜过只能炸出二十片大破片的榴弹。

有了这个玩意之后,伏波军就能在中远距离有效的杀伤快速运动的骑兵集群,而无需等到200米外再用霰弹进行射击了。

原本对付以徒步部队为主的广东明军根本就不需要量产榴霰弹。不过争霸大陆是迟早的事情,不如借着明军进剿的机会提前试验一下。

最后,他要改造一下炮兵用的延发引信。有了榴霰弹之后,使用安全可靠的引信就变得非常重要。

过去张伯林的滑膛炮兵在训练发射榴弹的时候使用得是最简单的时间引信。简单到大家觉得太容易了。一根中空,两端开口的木管――穿越者干脆连加工中空木管的功夫都省却了,直接用得是细竹管――管内装燃烧速度很稳定的慢燃火药。信管上标有刻度。使用时炮手先估算一下发射距离,从火炮手册里查出距离和炮弹种类对应的飞行时间,再按引信上的刻度截去相应的长度,塞进炮弹的引信孔,一端露在弹体外,另一端与弹体内的炸药接触。最后把炮弹塞进炮膛,确保引信的位置朝前就可以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