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汉旗天下(165)年前的最后一战(上)(第1/2页)

作品:《我为王枪手1号新笔趣阁

茅威毫无意外被判处了死刑。

周玉通过周家的关系弄到了两张旁听票,带着王明去旁听了这一场审判,昔日的大秦茅候爷神情萎糜,白发苍苍,很难相信,他还只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壮年汉子。不过他在审判席上痛哭流涕,哀求活命的丑态,让王明大倒胃口。

“既然早就注定要弄死他,又何必还要搞这样一处审判?”回到周玉在蓟城的家,坐在周玉为他践行的酒桌之上,王明不满地道。

“在汉国,不管你是什么人,犯了什么样的罪行,都可以为自己辩白,在蓟城,有一个行业叫律师,其实就是我们先前称之为的讼师,不过在汉国,这些人更有地位而已,他们都是精通汉国律法的人物,也是深谙大汉律法漏洞的一群人。”周玉微笑道:“每一个被指控犯罪者都可以聘请律师为自己辩护,检查院提起公诉,大法院公开审理,听说在以往的审理之中,翻案的情况时常发生。因为律法还不完善,有许多漏洞,这些漏洞被律师利用而为罪犯脱罪。”

王明诧异地道:“难道他们的朝廷就任由这些讼师为所欲为,明知此人犯罪也不得不释放?”

“当然。”周玉点头道:“这被称之为程序上的正义,每一次的漏洞被利用,都会引起一些律法的变动,修改,以便堵上漏洞,在蓟城,最出名的律师的出场费相当惊人的。恐怕出乎你的想象。”

“让人无法理解,任由这些人乱来,法将不法。”王明摇头道。

“不,我恰恰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制度,因为如果还有漏洞被律师利用。就说明这个法是有问题的,这种程序上的正义,是汉王亲自提出来的,有他的支持,汉国司法的官员无可奈何,只能是拼命在自己去找到律法的漏洞而免得让罪犯因此而逍遥法外。汉王高远,将其称之为文明的进步。”周玉道。“其实像我这样的人也很喜欢这样的制度。至少因为这样的制度存在。我这样的底子不干净的人,不会因此被人为难。”

“太多的东西我不懂,看不懂,也想不通。”王明摇头,“或者我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了解,汉王是怎样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建立起如此庞大而且强大的国家的,他是如何夯实这个国家的基础而使国力蒸蒸而上的。”

“这个。也正是我想了解的。这也是我决定定居蓟城的原因,因为这里是汉国的王都,在这里,能了解收集到第一手的资料。”周玉大笑道:“王明,不要以为你远离中原,到了新秦,就可以避过大汉这股横扫一切的狂风,据我所知,新秦在很多施政策略之上,学习的就是汉国。你去了之后,很快就会发现,汉人在哪里的影响无处不在。汉王将新秦称之为兄弟之邦,我看其中大有用意。”

“你的意思是说,终有一天,大汉还是会对新秦用兵?”

“那倒不见得。”周玉摇头道:“也许有一天,新秦将不战而归。”

王明咬了咬牙。“我们会努力做到不让这件事情发生。”

“那就祝你们一切顺利吧!”周玉笑道:“或者有一天,我会将我的报纸办到你们新秦来。”

这一天,王明大醉,周玉大醉。

王明离京的那一天,正碰上茅威被处以死刑,满城百姓奔走相告,涌向行刑的地点去看这个叛徒被绞死,一辆马车与百姓逆向而行,离开了蓟城,奔向了遥远的濛池。

半个月以后,第三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濛池,赵希烈率领着第三军区的官员为王剪,王明等人送行。

配合贺幸雄消灭了王长勇的数万秦军精锐之后,王剪出兵的目的已经到达,接下来汉军将会攻略秦国,已经腾出手来的汉军,已经不再需要王剪的帮助,而从情感上来讲,王剪也绝不愿意亲自出马去践踏自己的故土。

这一行,于王剪而言还是极满意的,他不但从汉国拿到了更多的武器弹药,还意外获得了王明所率领的四万南部边军的投效,有了这四万精锐的加入,将极大地缓和新秦境内秦人数量严重不足的窘境,也能缓解与大食人作战之时熟悉士兵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吸引到了包锋锋锐在内的大汉数家兵工厂,冶炼厂的投资,这些厂家将在新秦境内投资办厂,将先进的兵工技术以及冶练技术带到新秦去,这一直是王剪梦寐以求的东西,虽然他为此付出了将国家银行交由积石城商业银行来主持的代价。

王剪觉得值。

汉国却也觉得很值。对于王翦建立的新秦,汉国初始制定的策略便是以软实力来慢慢地渗透,那块地方,花大力气去打实在是不值得,而且这两年因为中原的局势又与王剪的政权形成了盟约,王剪很乖巧,很老实,看这模样,是绝不会让汉国找到什么借口的,更重要的,大议会的大议员们觉得战争打到现在,应该实现和平了,灭秦将是这一阶段大汉的最后一仗,然后便是埋头大搞建设的时节。楚,秦这两块庞大的地方,足够汉国去好好的经营多年,才能让他们达到汉国现在的水平。这里面,实是在有太多的商机,太多发财的机会,再发动对外战争,实在是不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面对着大议会的这个态度,政事堂从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