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一路行军(第1/2页)

作品:《时空过客4251完本有毒中文网

三月初,经过一定改编后的红四军正式下山,而山上留守的二十九团、三十团、三十二团则正式编为红五军,这一过程总计持续了一个月左右,正好是从程刚离开到回来的这段时间。

同时,利用难得的胜利间隙,军委总算实现了早就在计划之中的目标,在军与军之间、团与团之间初步完成混编,将一些指挥员乃至基层单位进行了简单的调换。

如果有一根进度条的话,那么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之后,现在的红军算是即将达到一支党的队伍的及格线——也就是说,还不及格。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从最开始的编制就可以看出,这支军队带有很明显的地域特色,往往每个团、营、连内部的人员,都是在参军之前就已经相识了的。

这样的做法,在初期有利于指挥作战,毕竟以南方的方言现状,十里不同音实在不要太普遍,如果一个基层单位内部的指战员之间,都无法实现有效沟通,那么别说打仗了,连训练都是一件根本完成不了的事情。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眼下战士们的心理,在没有对红军对党有足够认识的情况下,能够让他们保持稳定状态的,就只有同乡同音这样的环境。

实际上,眼下大部分的军阀部队,也包括往前数千年的封建军队,都是如此的操作。

只是这样一来往往就很容易造成山头主义的问题,严格来说这在封建乃至近代军队中都不算是什么事,甚至有些上位者还会讲究些异论相搅的论调。

但是对于一支党的军队而言,指挥权应该始终掌握在党的手中,而不是在一个个山头首领手中,再进一步,党对军队的领导,也不应该还需要间接的通过这些首领来实现。

这也是如今的红军还未达到及格线的原因,一切事物都是有一定的发展过程的,要从一直旧军队以及农民军的混杂体,转变为一支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军队,只能说任重而道远。

话再说回来,3月10日,改编后总计五千余人的红四军下山,6天之后,一路急行军的红军大部队,就已经攻占了赣省西南角的大余县城。

与此同时,因为常桂之战在即,整个赣省的大部分正规军,都被调往了赣西北一带,以随时准备与湘省的桂军进行作战。

所以一路过来,红军的对手除了地方民团之外,就已经再无其他的武装,而以眼下红军的战斗力,自然是势如破竹一般,如入无人之境。

不过,长时间的行军还是极大地消耗了这支部队的体力以及后勤补给,虽然早已做好了准备,但自从离开根据地之后,这一路上地方老百姓的冷淡还是让不少指战员感觉到极不适应。

早在之前反围剿期间,红军也曾行军至根据地的外围地区,当时就已经见识到了这个场面,不管他们到哪个村落,往往都是根本找不到一个人。

哪怕在远处观察时还能看见炊烟,进村后村民家里灶中的火都还没彻底熄灭,但人却早已不见了踪影,这其实就是老百姓们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他们对红军并不了解,但他们清楚其他军队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往往只要看到大部队靠近,就会立马背着粮食细软跑进山里,等到那些士兵离开之后才会回来。

这是这个年代群众们的生存智慧,残酷的环境之中,凡是没有掌握这个本事的村子,不说直接覆灭,那也很难长久存活下去。

尤其是在赣西南这片崇山峻岭之中,有无数角落可以为他们提供隐蔽,所以相比于平原山谷地区的居民,这些山民虽然因为土地有限且贫瘠而要贫困不少,但却又可以避免军匪肆虐和苛政杂税,实际也谈不上到底那边的日子能好过点。

当然了,在这个年代,用好过这种形容词来描述底层老百姓的生活,那未免也太过幻想了,大概只能够说能多活一些吧。

只是如此一来,红军这边就很难受了,按照在根据地内行军习惯,每到一地不仅可以通过与当地群众的交易,补充后勤物资,还可以请来向导熟悉地形,实在是方便不少。

但现实如此,那么只能尽量适应了,为了尽量争取地方百姓的支持,每到一地,红军除了常规的标语宣传之外,还主动帮助村民们打扫卫生,做些简单的家务,同时对于他们没有来得及转移的财产,也是分毫不动。

这算是这支军队第一次采取如此的办法,虽然有些耽误时间,而且短期内也不会看到效果,但却是一次很好的对内教育行动。

对于还处于非完全体的红军而言,想要实现蜕变可不只是口头上讲讲那么简单,还需要身体力行地去做到那些标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军中传唱了那么就,可在实际操作当中,还是屡屡有人触犯,除了必要的惩罚措施之外,各级党员所负责的说服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同时,还好有程刚带来的那些高精度地图,算是勉强解决了向导缺失的问题,使得大部队没有在这片山岭之中迷失掉方向。

而与历史相比,因为提前有了较为充足的营养摄入,出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