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赦免(第1/2页)

作品:《飞越唐朝小说虢国夫人

众臣参见李隆基,个个都喜形于色。

唐朝的朝廷终于再次的步入正轨,在面对无数叛军的形势下,也终于有了一点复苏的迹象.

毕竟,在无数老臣的心中,李隆基的地位,实在是至高无上的,他以前的种种光荣事迹,早已经在这些臣子的心中根深蒂固。

而且,李隆基作为大唐朝的皇帝数十年,长久以來施恩于臣下,再加上一种积久而成的帝王优势,顿时在刹那之间占了上风。

太子李亨提前即位虽无不可,但是李隆基既然能在这样的时候赶回來稳定住局势,自然是倒向李隆基一方。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唐朝朝廷,还是李隆基的天下,他才是毫无争议的天子。

正是因为得不到李隆基禅位的诏书,太子李亨才挺而走险,要强行称帝。

可是郭子仪的不附和使得他的计划大大的出了纰漏。

这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谁都知道,郭子仪手下的精兵,才可以算是李亨手下最强的兵力,虽然不足十万人,但是郭军的精锐程度,甚至和唐朝的先锋兵都可以一拼。

一旦郭子仪肯支持自己,那么大势就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然则一切登基的事情,都可以水到渠成。

即使是高仙芝这样的化境中期的高手,也畏惧郭子仪的武功。

李亨若是事先得到郭子仪的首肯,说不定即使李隆基到了,也会死于王思礼这些人的刀下。

当然,李隆基武功太强,而且手上有倚天剑,真正想要取他的性命,十分的为难。

如果被他逃得性命,很可能的结局就是父子争位,还來不及处理安禄山和唐朝的叛乱,他们先就窝里反了。

这显然是最坏的结局。

也正因为这样,李隆基握住高仙芝手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如此的激动。

“各位爱卿,你们都是我大唐朝的社稷之臣,李亨的叛乱已经平,该如何处置他,朕还要听听你们的意见,”

王思礼、鱼朝恩此时,不自觉的站到了李亨的身后,他们知道,若是李隆基真的要杀太子,那么自己肯定要死战到底。

李亨跪在地下,久久的并不站起,心中的沮丧和后悔,真的是难以形容。

他现在最后悔的是郭子仪居然并不真心的帮助自己,在这样的紧要的关头。

他将自己的女儿金枝郡主嫁给郭瑷,为的就是要拉拢郭家,使之真正的为自己效力,可是想不到的,如此重遇,郭子仪居然并不领情,临到关键时刻却给自己装肚子痛。

此时的他,犹如一只斗败的公鸡,真的是无所适从。

他当然不敢站起來,浑身发抖。

李隆基看了他的怂样,心中涌起一种恨意,这是他头一次,头一次这么恨自己的儿子,以前的他,一向雍容大度,对待臣下也算宽厚,即使他的几个王爷哥哥,他都沒有杀死,而是严密监视之下,然后对他们以礼相待,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

可是这些日子之中,李亨一次一次的上书要求提前即位,却使他大为的恼怒,这个一向庸碌无为的家伙,居然敢真的反叛自己,而且不留一点余地。

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

亲如父子,即使想要提前即位,也不应该伤害性命,但是这家伙先前的话,已经深深的刺痛了李隆基。

安静。

帐中再次的鸦雀无声,沒有人愿意说话,和先前李亨问这些人的时候十分的相似。

李隆基的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是朕教子无方,既然你们都不说话,那传我旨意,立即拖下去,斩首,秘密处决就行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的眼中射出十分悲伤的光芒。

“父皇,儿臣有话禀告,”李亨浑身颤抖,但是野狗一般的扑了上去,抱住李隆基的双脚,“父皇,孩儿是对不起你,可是你难道对得起我,”

到了这样的时候,他似乎什么也不顾了,哭泣声中,用嘶哑的声音说道:“父皇,你难道忘了杨玉环本是我的女人,难道你忘了在你仓皇逃到成都的时候,是我在前线拼死抵挡,难道你忘了我本可以早日称帝,但是却迟迟不发动的原因吗,”

群臣一听,一个个的眼中都露出怜悯的意思。

的确,李亨此人,向无恶迹,而且十分的孝顺,这段时间在灵武前线,身为天大兵马大元帅,更是宵衣旰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虽然他一再的上表请求李隆基禅让,可是毕竟礼数周全,又是父子之亲,只是临到李隆基已经到了灵武前线,他才一时头脑发热,想临时搞一个登基。

若是他一开始就称帝,说不定李隆基被逼无法,也只得由他,自己龟缩在剑门关,他能够做到这样,的确十分的不容易。

当然,李隆基心中清楚,他最对不起他的,是杨玉环这个女人。

“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韦坚就在这个时候深深施礼,向李隆基说话。

“但讲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