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又搞事?(第1/2页)
作品:《古代农家日常 萝卜精晋江》见到杜锦宁和庄越进来,鲁小北惊喜地站了起来,唤了一声:“少爷,庄叔。”
“怎的叫少爷?你该叫锦宁。”陈氏嗔道。
“哈哈,我忘了。”鲁小北爽朗地笑了起来,露出一口白牙。
大家互相行礼坐下,杜锦宁就问鲁小北道:“怎么想着回来了?”
大家虽半年没见面,但却是一直通着信的。鲁小北在京城的情况,杜锦宁和庄越都清楚。
鲁小北在京城并没有盘个店面做生意,而是跟后世的推销员一般,走街窜巷,看到茶叶店就进去推荐茶叶。积累下一批订单后,他就写信让庄越在这边发货。
所以不过是半年的时间,杜锦宁手上的茶由原来跟着齐伯昆、袁修竹、借他们的渠道销售,变成了渐渐不再依靠齐袁两家,单独走鲁小北这一条销售路线。因为产茶量小,还供不应求。而所销售的茶叶价格,刨开给鲁小北的利润,比跟着齐伯昆他们还高一些。
鲁小北社交能力强,什么样的人他都能搭上话,并获得别人的好感。因此这半年里他在京城也积累了不少人脉。同时贩卖的茶叶扣除给杜锦宁的利润,他自己也赚了一笔钱。
“我这次回来,是想在府城盘下一间铺面,专卖绸缎。这样运货过去再回来的时候,也不至于跑空,同时也赚点利润。”鲁小北道。
提起绸缎,杜锦宁就不得不感慨这时空虽然变化,但有些东西却是不变的,比如这个架空时代的京城。
北宋的都城叫汴梁、汴京、东京,即后世的开封;后来汴梁被金攻陷,徽、钦二帝被掳,康王赵构在应天称帝后又逃到杭州,把杭州改名临安,当作了都城,这就是杜锦宁前世历史上的南宋。
可这时空历史拐了个弯,辽金西夏没有变得强大,“靖康之变”没有发生,但因海上贸易繁荣到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宋朝的都城竟然迁到了杭州。不过杭州不再叫做临安了,依然叫做东京。
杜锦宁翻阅了博阅书院整个藏书阁的书,对于这个宋朝的历史都已熟知,并没有在资料记载里发现穿越者的痕迹,但历史变化了,战争没有了,经济发达了,现在的宋朝延续着唐朝“万国来朝”的盛况,海上贸易频繁,明代中后期原产美洲等地的番薯、玉米、马铃薯、花生等新作物被引进了中国;内陆交通发达,从桂省府城到东京,有一条十分宽敞的道路,还可以通过运河到海边再乘船而上,交通十分便利。
虽说江南地区自唐朝以来就成为了中国的主要产茶区,本不缺茶叶的,但无奈这时代的茶都是蒸青绿茶,味道自然比不过“锦宁绿茶”这种炒青绿茶。所以鲁小北运过去的茶才会大受欢迎,有市无价。而江南盛产绸缎,鲁小北运绸缎回来贩卖,中间的利润还是挺可观的。
“丝绸生意很不错。”杜锦宁道,“铺面你有空自己张罗,没空的话就叫庄叔帮你张罗。”
想了想,她又道;“那边的茶园如果价钱合适,你帮我买上一些。”杜锦宁道,“具体等你走的时候咱们再谈。”
“好。”鲁小北点头。
大家聊了聊近境,杜锦宁见鲁小北一个劲儿地往三姐那边瞧,心下哂然,站起来对陈氏道:“叫人做饭了没有?吃过晚饭我还得回府学去。”
陈氏知道其意,也站了起来:“我吩咐了厨房,不过得去看看。”说着她又招呼庄越,“庄掌柜在这吃饭,一会儿跟姚管家一起陪小北好好喝一盅。锦宁年纪小,一会儿又得回府学,不能喝酒。”
“行。”庄越也不客气,满口应下,又站了起来,对姚书棋道,“这园子我每回来都想逛逛,要不你陪我去走一圈?”
大家都是打年轻时过来的,哪有不了解鲁小北心思的道理?此时见陈氏和杜锦宁都打算避开了,姚书棋自然也不会留在这里碍眼,跟大家告罪一声便跟庄越出去了。
这么一走,屋里就还剩下鲁小北和杜方苓。
鲁小北打开桌上的一个包袱,从里面拿出一个锦盒,打开来,里面都是金玉首饰。他推到杜方苓面前,又把包袱完全打开来,里面是几块鲜亮的绸缎。他一起推了过去,道:“这是我从京城带回来的,你看喜不喜欢。”
杜方苓饶是平时挺泼辣的,这时候也羞红了脸。
她看看首饰,又看看绸缎,嗔怪道:“你盘铺子要钱,怎么的还如此破费?快拿回去做本钱,以后也不用买东西给我。”
鲁小北却坚持道:“我为什么赚钱?还不是为了你。你要是不收我买的东西,我赚钱还有何意义?”
世间女子皆爱听情话。杜方苓明知鲁小北赚钱不止是这个原因,听得这话,心里还是甜滋滋的。
“你喜欢我买的东西,我赚钱才更有劲儿。”鲁小北又道。
杜方苓便不再推辞,道:“我给你做了几身衣裳,一会儿让下人拿给你。”
吃饭的时候,庄越说起了有人在茶馆里散布杜锦宁谣言的事。
姚书棋问杜锦宁:“是不是祁思煜和杜哲彦干的?”
“我来府城,除了跟他们结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