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575【李自成去草原混?】(第1/2页)
作品:《朕王梓钧无删减笔趣阁》第578章575【李自成去草原混?】
满清真的迁都了,放弃沈阳,放弃抚顺,放弃铁岭,放弃开原,一路退到辽长城以东。
那里全是山区密林,只要鞑子重兵驻守关隘,大同军还真不好去攻打。
满清的都城,再次变成赫图哈拉,也就是所谓的建州卫,最紧要的城堡则是萨尔浒。
沈阳、开原等城市,被满清掳掠一空。
人口没带走太多,因为山区容纳不了。牲畜、粮食和财货,却是能抢多少就抢多少,就连那些汉奸地主的钱粮都被抢。
大同骑兵闻讯追击,斩杀鞑子两千余,救回被逼着搬运财货的汉民数千,截获大量牲口、粮食和财货。
费如鹤那边,由于李自成仓促回兵山西,沿途城池守军皆无战心,大同军顺势收复整个河北。
潼关。
费映珙带兵攻克渭南,守将刘三虎战死,大同军在潼关顺利会师。
宣教官林如昭骑马来到关下,守关士卒并未放箭。林如昭喊话道:“田将军,你虽忠勇,但不可逆势而为。你困守潼关已近五月,对得起李自成的恩遇。潼关的军粮,差不多也该吃完了吧?难道你自己效忠李自成,就带着数万士卒一起饿死?”
田见秀沉默,军中已断粮两日,若非他领军能力超强,麾下士卒早就哗变了。
左右看看身边将士,一个个面有菜色,有些甚至都已站不稳。
林如昭继续说道:“只要投降,一律免死!”
田见秀终于开口:“记住这句话,希望你莫要食言!”
“大同军说到做到,”林如昭喊道,“陕西天灾人祸十余年,百姓所剩无几。潼关里的几万人,有方圆好几个县征召的民夫。大同军又怎会杀他们?杀了他们谁种地?他们的妻儿,都还在家里等着他们回去!”
这句话,说到了守城士卒的心坎里。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本来就只是农民,被征做民夫之后,又被田见秀编为军队。离家数月,思归心切,根本不想打仗,脑子里念着的都是家人。
“你们,开城投降吧。”
田见秀对将士说完这句,便朝着东北方跪拜,继而拔刀横颈自尽。
刘体纯没有阻拦,而是跟着自尽。刘家七虎,揭竿起义,只剩他这个刘二虎,正好去九泉之下陪兄弟们。
守关士卒非常安静,默默打开城门,迎接大同军入内,然后等着发粮填饱肚子。
李自成回到太原不久,便收到潼关军情。是大同军送去的,让李自成早日投降,不要只剩山西一省还负隅顽抗。
“丞相是不是早有预料?”李自成问。
牛金星叹息说:“放手一搏而已,搏赢了占领北直隶全境,但迟早也会被姓赵的杀回来。搏输了,便是这般下场,能保住山西已是万幸。若拿元末局势比喻,咱们就是红巾军,一直跟官军打生打死。赵瀚就是那朱元璋,咱们顶着官军主力,他却在南方高筑墙缓称王。”
李自成又问:“山西还能守几年?”
“陛下何必明知故问,”牛金星说道,“我军之败,在内而不在外。”
一句话,人心不齐。
陕西之战,大顺军的将领,有太多望风而降,甚至是主动叛乱捅友军的刀子。等赵瀚消化掉河北、陕西,来年再派兵攻打山西,山西的大顺军将领,恐怕也有很多会倒戈。
山川之险不足守,真正牢不可破的是万众一心。
李自成问道:“丞相想投降吗?”
牛金星实话实说:“惜命,愿降。但不会卖主求荣,也不会叛乱倒戈。”
李自成感慨道:“这已经很难得了。如果人人都像丞相,就算只有山陕两地,我也敢跟姓赵的争天下。老营的那些兄弟,以前都是苦哈哈,能吃顿饱饭就欢喜得很。可咱登基做了皇帝,要他们爱护百姓,却没几个人听话,都变成前明的官老爷那般。咱处罚得狠了,他们就不跟咱齐心。咱要是不处罚,老百姓就没法过日子。老百姓过不下去,咱这皇帝怎么做下去?”
“人心便是如此。”牛金星说。
李自成失神良久,说道:“姓赵的怎就成了呢?他的老兄弟就不埋怨?”
牛金星说道:“这个问题,陛下以前就问过。南京朝廷,文官有文官的样子。武将只管打仗,只有在新占之地,武将才能临时治民。一旦划了身份,派了文官过来,武将就不得干涉民政。武将不能干涉民政,就没法在地方上贪污,就得靠兵部发粮饷。大同军的粮饷,有专门的后勤官发放,那些后勤官是都督府和兵部兼管的。都督府的武官,又不得插手战场指挥。层层分权,哪个武将敢叛乱?”
李自成沉默。
牛金星说:“陛下,我大顺也定了制度,但武将的权力太大了。臣知陛下不信文官,但地方上还得让他们治理。陛下虽然答应,让文官治理地方,但给文官的权力太小,他们处处受到武将的制约。如此,制度只是制度,无法落实到州县。陛下对百姓好,可这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