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报告,发现白夷(第2/3页)

作品:《回到明朝当暴君几个女主

祖制完美的执行了一样儿。

还有彝族也很配合——符卫明大杀特杀,对于朱燮元主张的安抚政策向来不怎么理会,现在用两万青壮能换个安稳,彝族的百姓们表示这很可以,很划算。

至于原本就汉化极深,除了服装基本没什么区别的那些像苗族,残留下来大部分已经改成汉族的契丹,还有什么畲族客家族一类的都表示无所谓。

但是也有一些是表示不配合的——整个族人都他娘的没有多少,再被你个狗皇帝给抽调了那么多去送死,岂不是要灭族了?

然后就有几个胆子比较大的觉得跟着大军出征是死,举旗造反同样是死,那还不如举旗造反算了。

万一成功了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毕竟造反之后就算是死,那也是死在大明这块风水宝地上了,不用死在蛮子们的地头儿上。

然后崇祯皇帝就很高兴,洪承畴也很高兴,大明各地卫所的指挥使和各级官兵都很高兴。

军方的高兴在于有仗打,毕竟是平定内乱么,功劳是肯定的,这是好事儿,最好多反几家才是。

崇祯皇帝和洪承畴高兴的原因就是在建奴白奴昆仑奴甚至于倭奴都缺的要死的情况下,突然就冒出来这么多上好的苦力。

不从王化的,那就是反贼啊,建奴为什么会这么惨?不就是因为这些货举旗造反然后被皇帝陛下给怼的?

现在突然又多出来几十万选择了跟建奴一样儿道路的家伙,崇祯皇帝和洪承畴表示终于不缺苦力来修建铁路了。

毕竟现在的大明除了铁路修建以外,还要各地打井挖坑,疏通河道,修缮桥梁,哪一样儿不都是有玩命的风险的?

现在突然多了几十万即将成为劳改犯的苦力,铁路修建的进度肯定可以大大的加快了。

比如现在,由京城通往山海关的铁路就已经完全修通了,虽然说在修建的过程之中死了好几万的建奴白奴昆仑奴,可是黑了心的洪承畴会在意么?

明显不会,洪承畴表示修不好铁路就是本官去死了,在本官去死和在那些苦力去死中间选择的话,肯定是让那些苦力去死好了。

蛮夷,半兽人嘛,比牲口强在能听得懂人话,有的会说人话,剩下的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虽然身为天下之主的崇祯皇帝觉得洪承畴往死里用这些苦力太过分了一些,可是毕竟也算是有功于国的,所以对于御史们的弹劾,崇祯皇帝也做出了自己的反应。

功过要分明,功是功,过是过,有功不赏或者有过不罚都是上位者的大忌。

所以崇祯皇帝先是下旨斥责了洪承畴一番,然后又赏了洪承畴两块玉如意,之后就算是不了了之了。

再然后崇祯皇帝觉得自己有向着杨二陛下发展的趋势——都是文武双全风流倜傥一表人才,都是看着周边的蛮夷们过的太惨所以想要对他们宣扬圣人教化,都喜欢玩大工程。

唯一跟杨二陛下不同的是,杨二陛下用的那些个苦力都是自己家的百姓,而朱五崇祯皇帝陛下用的则不是自己家的百姓。

过程基本上样,用的苦力不一样,后果也就很不一样。

杨二陛下凉了,而朱五崇祯皇帝陛下则是被相当多的大明百姓供在家里当个活神仙,早晚一柱香,盼着伟大的崇祯皇帝陛下能真正的万寿。

甚至于叙州定远堡母猪龙洞传出来整整一天一夜的像敲鼓一样的响声,也自动被百姓们解读了一番,认为这是吉兆——皇帝他老人家不是打算出去怼那个西边的什么儿子国么,这就是出征的战鼓声,大吉之兆。

四川的百姓觉得这了这种吉兆,怼谁都不成问题啊,没说的,送子从军去。

但是不管是找到哪个衙门,别管是地方衙门还是卫所,都是一句话:“员额已满,不再招收兵员。”

送钱?拉倒吧,你敢送我们也不敢收啊,谁知道哪个家伙就是锦衣卫的人,今天收了钱,明天脑袋就悬在辕门上可就操蛋了。

然后搞笑的一幕就出现了——很多不想从军的那些民族,被拉去了修铁路打井,总之就是干苦力干到死的节奏。

虽然说只有短短的十年,可是能不能活过三年都很成问题。

但是想要从军的那些四川百姓,拿着白花花的银子都找不到门路——很多是读过书,识些字的,照样儿进不去。

对于这个消息,崇祯皇帝表示很满意,就该这样儿才对嘛,好男儿不从军能行么。

但是崇祯皇帝打算崇祯七年秋天直接出兵莫卧尔帝国的打算还是落空了,最终又决定拖到崇祯八年的秋天再去。

五月,邛、眉诸州县大水,坏城垣、田舍、人畜无算,这个其实无所谓,毕竟应灾预案早就有了,崇祯皇帝手里也不缺钱,所以这个问题不大。

比较大的问题在于准备出征前的九月,盔甲厂发生了火灾,一把火下去把大量的盔甲全给烧了。

追责到人然后砍些人头什么的倒是应有之意,但是没有了盔甲怎么出征?怎么去莫卧儿砍人抢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