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崇祯四年发车(第2/3页)

作品:《回到明朝当暴君在线听书

汉。

这不就跟捡钱一样么?

如果说不是有着皇帝陛下和三位藩王的保证,胡七九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遇到的这事儿是真的。

难怪当初告诉自己这个消息的那位大兄弟说的如此神秘。

可是没有在这岛上看到那位大兄弟太可惜了,否则的话可一定要好好谢谢人家才是。

只是好处明显不止这一件。

在新明岛的秋天来临之季,被唐王殿下命名为新洛城的城里,第一座书院开始了招收学生。

而且书院和大明的社学是一般的模式,学费全免,强制入学。如果谁家的孩子不入学,赋税照五倍来计算。

虽然来到新明岛的前三年是免除了一切赋税的,可是这个五倍偏偏不计算免除范围在内的,同样不免除的还有商税。

当然,在胡七九看来,这么条规定简直就是脱裤子放屁的事儿。

别说是免费强制入学了,就算是不免费,只要花的钱能在自己玩命干活能承受的起的范围之内,那就得让孩子入学读书。

东华门唱名这种戏文里的事儿不去想,但是总不能让孩子跟自己一般当个睁眼瞎,扁担倒了都不识得那是个一字。

延绥的流民至此就算是消停了,一点儿蔓延的趋势都没有,崇祯皇帝也算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自己这事儿算是办的对路了。

说大明亡于天灾,亡于东林,其实都不如说是亡于百姓之手。

当百姓活不下去了,什么大明,什么东林,统统都不是什么问题——造反了的百姓还会管你这个?

当遍地流民之后,大明的灭亡也就是必然的事儿了——尤其是在东林君子们的帮助下。

但是现在的大明却是完全的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

对于土地兼并,崇祯皇帝现在并没有过多的去插手,反正大明的土地不够分配是肯定的事儿,强行搞什么均田制,肯定会惹得遍地烽烟。

放着新明岛这么多的土地不去利用而在大明本土搞什么均田制,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如今陕西干旱,山西也干旱,但是却没有遍地烽烟。

就算是陕西当初乱了一阵子,其实也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反而直接的助推了崇祯皇帝把国内的藩王给置换封地的玩法。

崇祯皇帝现在可以不用担心哪天会有揭竿而起的流民把自己吊在那棵老歪脖子树上了。

然而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说的就是人要倒霉的时候,往往喝凉水都会塞牙,人要是走运的时候,可能摔个跟头都能捡到钱。

就像是崇祯皇帝这样儿的。

现在不光是延绥的流民没有翻起个浪花就消弭于无形,连大明京师由永定门至通州的铁路都修建完毕,准备通车试运行了。

好看热闹的崇祯皇帝干脆抱着自己的大女儿,大儿子让自己的小老婆完颜玉卓抱着,赶往了永定门去看热闹。

同时还把周皇后和袁贵妃、田贵妃一起带上了。

原本周皇后还不怎么乐意去,可是崇祯皇帝一指使已经会开口说话的宁德公主喊了几声娘亲之后,周皇后无可奈何之下也只得跟着崇祯皇帝去看热闹了。

换了便装,再带上内厂的护卫太监,锦衣卫的当值校尉,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就往永定门而去。

身在皇城根下的大明百姓见过的各路达官贵人极多,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皇帝会跟百姓一样去看热闹的。

就跟后世的滚滚从动物园或者是山上跑下来到村子里面串门的情况一样,崇祯皇帝一家子也被大明的百姓们当成滚滚来看了——哪怕是有车帘的遮挡,所以看不到皇帝一家的模样呢。

等崇祯皇帝到了永定门,整个永定门已经是人山人海,除了特意划出来供崇祯皇帝一家子休息的地方之外,连城门根上都是人,也不知道这些人还能看到什么。

崇祯皇帝最终选择了抱着自己的大女儿朱靖雪骑上了一匹骏马,而没有抱着自己的大儿子——实在是这个举动太敏感了。

如果说崇祯皇帝抱着朱靖雪,只能让天下人认为这是皇帝宠爱自己的长公主,那抱着大儿子朱慈燝,那就乐子大发了。

万一有人认为这是崇祯皇帝属意于立朱慈燝为太子,就免不了有人会在这个还没满一岁的孩子身上下注。

自古以来,中原大地上的人们可就是十分善于过度解读的。

崇祯皇帝抱着朱靖雪出了车厢之后,便一只手向着百姓们挥了挥,朗声道:“朕,今日里也是来看看热闹的,都平身罢!”

等跪倒在地的百姓们都站起来之后,崇祯皇帝才一手抱着朱靖雪,一手扶着马鞍翻身上马。

见崇祯皇帝动作干净利落,围观的百姓们也是齐齐呼了声万岁。

对于百姓们来说,有一个牛逼的皇帝就意味着自己的日子好过,尤其是崇祯皇帝这种对于外族态度强硬的,那更是会得到百姓们的拥戴。

这是深植在骨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