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零章 工业革命(十七)(第2/3页)

作品:《新顺1730在哪里看

做得对。

而当时的情况,或者说,政治环境,是很诡异的。

当时大顺搞了自己的一套实学体系,压制儒生。

顺带,因为剃发易服上表一事,把衍圣公降为奉祀侯。

甚至把孔夫子的地位,从师圣一体给拽了下来。

当时的政治环境,在真正的儒学子弟看来,极其危险。

谁知道大顺下一步要干啥?

说好了保天下,得了天下之后,这和我们想的很不一样啊。

在那种让儒生感觉到危机重重的政治环境下,阎若璩这么搞,更是火上浇油。

以至于江南大儒,如毛奇龄者,全力攻讦阎若璩。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就算是真的!你也不能说!】

为啥?

因为【吾惧《大学》之错,《国风》之淫,《古文尚书》之伪,后人必有藉帝王之势而毁其书者,吾故论古文之冤而并及之】

因为大顺这帮人,明显对儒生不信任,你这时候给他们递刀子。你这是准备让他们搞一次焚书坑儒?

万一对面借着这个刀子,把儒学整个都毁了呢?你阎若璩就是千古罪人,你可不是小罪,你是滔天大罪。

哪怕你考证的结论是真的,你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说。

甚至于其实相当反对程朱理学的颜李学派,在这个时候也是慌了。

李塨也说【今人辩《尚书》有伪之说,先生既有驳正,此事所关非小,即可行世……今人驳《尚书》不己,因驳《系辞》,驳《系辞》不己,因驳《中庸》,不至扬矢周孔不止】。

怕啥?

怕阎若璩开了这个风气,最终【扬矢周孔】。

一旦开了口子,只怕有人一路往下搞。你以为你搞了《尚书》就结束了?

只怕有人要把刀子,一路插到周公、孔子那。

六经里,《乐经》失传了,还剩下五经。你这直接朝着剩下的五经之一开火。

你搏出了名,别人会不会也跟着学?

你能反《尚书》,而成名。

你阎潜丘做的,别人做不得?

别人为了更出名,反不得孔夫子?反不得周公?

就算是真的,你也不能说!其实知道这本书是假的人多了去了,甚至朱熹自己都知道这是假的,但重要吗?

重要的是这里面的思想,是正确的。明知道是假的,也未必不能用。

谷/span而他能用的根源,是因为这是六经学问,而不是因为这是对的。

但伴随着大顺逐渐稳定下来,明显继续沿着一个传统王朝的道路往下走,并没有出现儒生所恐惧的政治氛围后,这件事的意义就又不一样了。

一方面,大顺对儒生的攻击、羞辱,到此为止。最多也就是汉高往儒生帽子里撒尿这种程度,甚至还不到。

另一方面,大顺用羞辱的方法,让很多儒生自发为大顺辩经,极力证明大顺是正统、而我们这些儒生和被大顺羞辱的那些软骨头儒生不一样。

后续大顺的做法,也是有点和稀泥。

一方面,大顺支持阎若璩,以此打击理学,获得道统。

另一方面,在政治上认定了《古文尚书》的一些篇章是伪作之后,继续用,也没有说因为这是假圣经就不用,仍旧是官方认定的六经内容。

在这种大环境下,整体上又都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也就自然引发了考据学的发展。

既然连《尚书》的一部分内容都是伪造的,那么到底有多少东西,其实是违背圣人本意的?有多杀东西是夹带私货的?

加之旧学已破,而且是破的非常彻底的那种破——天文学、地理学、考证学、史学等等,都在不断轰击宋儒旧学,已经是千疮百孔。

可新学一直立不起来,始终没办法整出来一个完整体系。这个完整体系,指的是既要离开性理学的逻辑模式;又要做到符合儒学精髓;甚至还要尽可能指导现实,这是很难的。

是以,也就引发了一场类似于“文艺复兴”的运动,通过直抵先秦学问,来追寻圣贤真理,而不是去看被后人扭曲改动的东西。

这种追求先秦学问的方式,又出现了两个分支。

一个,是求形,全面复古,克己复礼。

另一个,是求义。

以井田为例。

是追求井田这个制度?

还是追求井田背后的意义?

王道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这就又引发了另一种关于王道的思考。

通过去除后世的解读和曲解,直达圣贤的原始文献,若取其义,关键就在于王道。

那么什么是王道?

有人认为,【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而王道备】。六经所载的学问,其实就是当时遂民之欲的方法。

就是说,体察民情,探究百姓到底想要什么、达成他们的要求,这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