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二章 新生代(下)(第2/4页)
作品:《新顺1730结局》此,有前朝所不曾有之优势。”
“如土豆、番薯、玉米等物,皆可在山区种植。虽不同于种麦、稻,但其本质,仍旧是耕。”
皇帝丝毫没觉得马浩川引用刘钰的那一套逻辑说话有什么问题,反倒是觉得马浩川能想到这一点,尤其是想到土豆番薯玉米等可以在山区种植是大顺不同前朝的优势后,赞许道:“你能想到这些,可见非是只知舞刀弄枪的。对此一说,你还有什么想法?”
马浩川见皇帝夸赞,心下更喜,胆子更大道:“臣读兴国公下南洋故事,又阅荷兰人制南洋事,知道‘瓦解旧有村社体制’之深意,在于交换。”
“南洋香料暴利,故而加速了村社瓦解。而若能找到一物,适在凉山等地种植,其利又高,则其旧制瓦解的更快。”
不想皇帝却大笑道:“凉山又不是南洋。南洋能种的香料,本朝气候土壤皆不适宜。凉山能种的,本朝别处哪里种不了?”
“若说暴利的,只怕也只有罂粟、鸦片了。难道要那里种植此物,来实现你说的‘交换加速瓦解旧制’?难道竟要全天下都禁鸦片,独准马、凉等地种罂粟,以收起心?”
“哈哈哈哈,不过你能想到这个,可见是真下了功夫的。”
“这是你说的抚?那剿呢?”
马浩川却大着胆子道:“回陛下,微臣说的抚,并不只是鼓励农耕。臣观自唐以来的西南制度,觉得今日反了便剿,最多也就是杀其头领,可这样并不是他们最怕的东西。”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杀了一个张三,又来一个王四,只能安稳一时。”
“若想真的抚,就要先使劲儿打。”
“选一个平日里掠夺蜀黔百姓为奴的寨子,猛打。打下来后,所有蓄奴主人,全部杀掉,一个不留。”
“而那些奴隶,则全部释放,给予百姓之身份。”
“朝廷支持一些耕牛、种子。再从新学里学出一些人来,教他们种植。”
“时日一久,必有奴隶逃亡至此,以为此地桃源也。”
“而这,就使得朝廷有了主动。”
“那些老老实实的夷人头领,朝廷便可归还那些逃奴,至少不收纳。”
“而那些不老实的,则鼓励奴隶逃亡。甚至作势要效之前故事,杀灭其族,解救全部奴隶。”
“之前手段,杀了王三,制度不变,日后还有张四。”
“现在,则是改变其经济基础,则杀了王三,便不可能再有张四。这才是他们最怕的东西,也是真正能镇得住他们的。”
“朝廷也未必就真的全都打,毕竟那里山高林密,有这钱,实不如将河南、黄淮之良民,移至鲸海南洋而求生。”
“只要做几处样板,告诉那些夷人头领,朝廷如今有手段,断他们的根。他们自然就老实了。因为他们怕的是解救奴隶,而不是怕砍头。砍了王三的头,张四欢呼雀跃,但王三和张四都是所谓奴隶主,废掉奴隶主,才是让王三张四都害怕的办法。”
“抚的,是当地奴隶。剿的,是当地头人。”
“此正荷兰在锡兰用低种姓百姓为吏之精髓。”
“如此一来,解救的奴隶,皆念朝廷大恩。日后再征他们为兵,以他们对地形的熟悉,对头人的憎恨,入山清剿,事半功倍。”
“而那些别的山寨的头人,见朝廷手段如此‘凶狠’,生怕他们的根也被朝廷挖掉,必会老老实实约束手下,生怕朝廷找到借口剿灭他们,解救奴隶。”
“朝廷若想打,日后可以用解救的奴隶,练最适合西南山区部队,效白耳兵故事,翻山越岭之强,地形熟悉之利,剿的一个不留。”
“若不想打,则就这般吓唬他们,数年之内,再敢下山‘生娃子’、‘抓奴隶’的,不等朝廷动手,其山内的其余族人必要捆绑他们送到下山,怕粘连全山奴隶主。”
“这是臣想的恩威并施、剿抚并用的办法。”
“非是之前那种谁造反打谁、谁听话就赏赐的办法。那不是恩威并施,那是养虎为患。”
“朝廷现在有辽东大矿的铁器、有玉米番薯土豆、还有实学出身的大量学子,此法正可用!”
“臣若为叙马防御使,一千兵,便可破其寨,连炮兵都不用。”
“若得百余实学子弟、万件铁器、千头耕牛,可保自此之后,再有下山掠奴的,不消臣上山清剿,他们自会捆绑着把下山掠奴的人送下来,撇清关系。”
大着胆子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马浩川当然不敢抬头去看皇帝的表情。
可等了许久,皇帝也没说话。
半晌,皇帝不痛不痒地嗯了一声,又问另一个跪在那的牛从昀道:“朕要点你为叙州府尹,想必你这几日也听了川盐入黔之事,朝堂上刚议过的,料也看了邸报了。”
谷/span“料也猜到朕要点你去叙州府,南边的事多是军务,不消你管。这时候点你去叙州,也该知道与盐有关。”
“兴国公保举你,荐你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