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任重而道远(第1/3页)

作品:《汉阙笔趣阁无弹窗

“高皇帝曾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奚充国听完韩敢当和孙百万七嘴八舌对任弘去乌孙借兵,巧施离间计的描述后,颇壮任弘之举,平日里苦大仇深的脸上,竟也出了快活的笑。

“之前读兵书时,还在想留文成侯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分明身在千里之外,为何却能决胜破敌。今日方知,你任道远,就是留侯一般的人物啊!”

“不错,任君可谓‘小留侯’也!”孙百万等人纷纷起哄。

韩敢当也揶揄道:“任君,你的字不该是道远,不如改叫子房吧。”

任弘摇头:“此字乃傅公所赠,与我姓名颇合,岂能乱改?”

“道远”是任弘的字,乃傅介子去年离开渠犁回玉门前,帮任弘取的,一般只有地位相仿的人,才会如此称呼他。

据说老傅自己说,他可是捡起了14岁就和木觚一起丢掉的儒书翻了好几遍,依据的是《论语》里那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任弘嘴上说喜欢,可实际上,想起这字就来气,道远道远,自己这趟“轻松”的使命果然又重又远。

从轮台跑到乌孙再回来,翻了两次天山,足下恐怕都有五千里了,老傅真是在明目张胆的毒奶自己啊!

眼下他们仍站在铁门关外,因为西门被土石封死了,暂时进不去,奚充国等人乃是绳坠而下,二人站在一群哞哞乱叫,随地大小便的黄牛群中相互吹捧。

奚充国夸任弘有留侯之风,任弘则夸奚充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是我的功劳,多亏了当初筑关隘时你出的主意。”

奚充国回头大喊:“门还没拆开么?”

“开了开了!”

其实西门已经完全被烧毁了,只用土石封堵,从夯土墙上的烟熏火燎和凿痕来看,铁门关在过去两个月里,遭遇了十分猛烈的攻击。

任弘能够想象,蒲阴王和伊吾王初至铁门关时,还是认真攻了几次的。据奚充国说,匈奴人竟凑出了一批汉式铁甲铁胄来,足有百多具,虽然不少已经生锈,但也比皮甲强,劲道小点的弩对他们难以构成威胁。

“铁甲?”

匈奴人虽然也有冶铁锻造技艺,但远不如汉,铁甲仅仅是百骑长以上或左右贤王精锐能装备。

任弘琢磨着,这些铁甲恐怕是十多年前,匈奴人从运输大队长李广利手里缴获的,汉武帝晚年,匈奴吃了三波汉军后,又有李绪等汉奸帮忙练兵,战斗力立刻提升了一个档次。

靠着这些临时武装的重甲士,匈奴人才能举着蒙皮的坚盾,顶着汉军的弩矢,对着城门又砍又烧,终于破开了洞,搬走了城门洞里塞着的土石。

可当匈奴人以为终于攻入铁门关时,却愕然发现……

城墙之后,还有一道城墙!

“瓮城。”任弘他们也进了门,看着这个自己提议的工事,十分欣慰。

瓮城的雏形,早在虞舜的时代就有了,不过那些古人灵光一闪的设计很快就湮没在历史里,重新发明的还是墨子这个守城大师。

而有汉以来,瓮城的简略版本称之为“曲城”“回门”,居延的甲渠侯官有回门,效谷县鱼泽障则有曲城。任弘去过鱼泽障,形制与后世瓮城基本一样,除了那段略显怪异的平行墙体……

于是,在修筑铁门关时,任弘作为参与者,直接按照印象里宋明瓮城的模样提议,因为他”一夜筑城“的名声,傅介子也拍板同意。

所以匈奴人破开的第一道防御,其实只是瓮城,它与主体城墙连为一体,呈半圆形。冲杀进来的匈奴人,如同钻进瓮中的鳖,遭到头顶上四个方向的弩矢激射,哪怕身被铁甲,也会被破开甲胄,射成筛子。

只要看看地面上厚厚的血污,便能知晓那些匈奴人的下场了,他们损失惨重,只能丢下百多具尸体退了出去,之后便开始一味围困,不敢再强攻城门了。

而除了给最脆弱的木城门加双保险的瓮城外,墙体上还有两个“马面”,突出于城垣外侧,外观狭长,犹如马的脸部。

其实这也是墨子的发明,早先称之为“羊黔”:守为台城,以临羊黔,左右出距,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强弩射之。可以左右夹攻那些贴在城墙壁上死角的敌人。

所以铁门关比一般关障更加难攻,任弘担心过轮台,担心过渠犁,却从未担忧过遭到两面夹击的铁门会被攻破。

因为关城北侧濒临悬崖,悬崖下就是湍急的孔雀河,依靠滑轮和轱辘,每天总能弄到些水。

唯一的隐患,就是粮食,在任弘预想中,铁门三百将士的口粮,一个月前便已耗尽,他们顶多挖蚯蚓甩长线从溪流里钓点鱼上来熬汤,杯水车薪啊。

但看奚充国和手下士卒虽然消瘦,却还有气力,不像是饿了大半月的样子。

不等他开口,也差点在轮台饿死的孙百万便发问了。

“奚君,汝等这几日吃的是何物?“

“肉。”

奚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