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功臣赵辛未(第1/2页)

作品:《大国重工崛起笔趣阁

徐致远的猜测没错,勃朗公司、埃尔公司等欧美企业之所以愿意支持中国搞出钌触媒合成氨工艺,的确存着让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互相竞争的心理,这样他们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了。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工业国,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日本与八十年代的中国相仿,也是依靠大量引进西方技术,以形成自己的装备制造能力。日本人的学习能力很强,加上劳动力成本低,很快就成为国际装备市场上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开始蚕食传统上属于欧美的装备业务,其中也包括了化工设备的业务。

欧美都已经过了靠出大力、流大汗来赚钱的阶段,它们凭借着技术上的优势,干的都是高附加值的业务。它们卖出去的一套设备报价几亿美元,其中的原材料等支出连1/3都不到,余下的都是附加值,用于支付工人和管理人员的高薪以及股东的高额红利。依靠技术上的垄断,欧美国家的百姓能够过上轻松而富裕的生活,同时还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一干发展中国家的百姓,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起早贪黑地工作却依然食不果腹。

日本的崛起,从全球的利润蛋糕上切走了巨大的一块,让欧美企业感觉到了威胁。日本人的技术水平稍逊于欧美,但胜在成本低,具有物美价廉的优点。在美国市场上,日本汽车就是劣质廉价的代表,但恰恰就是这种劣质廉价的汽车,却抢起了许多美国老牌汽车厂商的份额,让它们陷入经营困境。

国际化工设备市场的情况也是如此,日本人最早做的化工设备比较低端,利润菲薄,属于欧洲人已经打算放弃的市场,日本人把这个市场占了,欧洲人并没有什么不满。可谁曾想,日本人利用从低端市场上赚到的利润,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技术,逐渐把爪子伸进了欧洲人的餐盘里,这就让这帮欧洲大爷感到愤怒了。

日本人的竞争手段非常简单,那就是打价格战。日本虽然也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但却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发达国家,以至于“过劳死”这样的事情都是屡见不鲜的。欧洲的那些发达国家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发达国家,一天上六小时班,夏季有一个月的假期,还有各种各样的福利,所以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在没有日本人搅局的时候,欧洲人把设备卖贵一点,别人也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现在日本人跑来推销廉价设备,欧洲人如果还坚持原来的高价,市场可就全被日本人撬走了。但如果跟着日本人一起降价,欧洲企业能够拿到的利润就要大幅度缩水,一干股东、高管、白领、蓝领啥的,都等着分钱,利润少了,企业怎么向他们交代呢?

中国企业的出现,给了欧洲人一个启示。既然日本人能够来撬我们的市场,我们为什么不鼓励中国人去撬日本人的市场呢?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如果在低端装备市场上和日本人干起来,日本人应当是会非常狼狈的。低端市场是日本企业的提款机,一旦这个市场出了问题,日本企业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它们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欧洲企业就能够收复失地,重新回到吃香喝辣的美好生活中去。

不管其他企业怎么想,勃朗公司、埃尔公司的高管就是这样想的。冯啸辰派人去与这些公司接洽,要求获得他们手里一部分合成氨关键技术的时候,他们都是欣然同意的。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把中国培养起来,以便与日本竞争,拖住日本人的后腿。

至于说万一中国发展起来了,像日本一样进军中高端装备市场,争夺欧洲企业的市场份额,这个担忧在欧洲人看来是多余的。中国是一个如此落后的国家,怎么可能有能力挑战欧洲呢?

冯啸辰在慕尼黑的时候,曾与一些受雇于包成明的欧洲掮客聊过这个问题,这些欧洲掮客都表示,在绝大多数欧洲人心目中,中国与欧洲之间的技术差距,起码隔着十几个日本,中国要想发展到能够威胁欧洲的传统市场,最起码也要50年吧。

50年以后,谁在乎它洪水滔天呢?

这些话,冯啸辰没有向徐致远细说,他只是简单地提示了一下,徐致远倒是自己悟出来了。

随后的事情,便用不着冯啸辰亲自去操作了。哈格纳在中国考察了一圈,看了几处大化肥厂,其中有正在建设的,也有已经建成投产的。所有这些大化肥厂都是由中国自主建造的,运行情况良好,充分证明中国具备了独立建造年产30万吨合成氨大型装备的能力。在随后的设备招标中,中国企业以过硬的技术、良好的服务承诺以及低廉的价格,击败了日本化工设备协会,取得了阿根廷四套大化肥设备的订单。

在国家经贸委的主持下,阿根廷农业部与中国北方化工机械厂、新阳第二化工机械设备厂签订了合同,由两家中国企业作为总承包商,为阿根廷建设四座大型化肥厂,其中的合成氨工艺采用了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钌触媒工艺。

与阿根廷方面的合同签订之后,装备公司出面组织北化机、新阳二化机与国内上百家装备制造企业签订了分包协议,把数千台设备分配给这些企业制造。在承担分包任务的企业中,除了一部分国有骨干企业之外,还包括了大批如全福机械公司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