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五谷杂粮(第1/1页)

作品:《银山路

房间倒是不错。

这间中房,虽然是同德楼中最差得一等,却是内有乾坤。

一进房间,正前方摆着一方小桌,什么酒器茶具都是齐全的,两边上挂着山水画,倒是有些雅致,除此之外,还有书架,摆着不少书籍。

有白鹿洞出的《太极图说》,国子监的《仁义正论》这类的正书,还有什么《漏舟杂记》《金墉旧事》之类的杂书。

房间分为两个区域,中间用一道屏风隔开,后面便是卧房,锦榻绸被也是精挑细选,一看就知道是仔细用了心的。

苏彻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面,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仁义正论》随手翻了起来。

当今的儒门,论起根源,却是起于中古之时。

当时百家争鸣,其中有一家便名为儒家,开辟之祖据说曾经也是玄门中人,曾经到过玄都宫问道。

然而他却认为玄门之法,有其固有的缺陷,于是自己开辟出一条道途,遂为儒门。

后来日月变换,光阴如梭,百家之说渐渐消弭,而儒门则成为了中土的主流思想。

这本《仁义正论》便是讲的儒门最根本的坚持,仁义二字。

这本书辑录了国子监内历代大学者对仁义二字的阐释,其中一位一篇文章吸引了苏彻的注意。

这篇文章的作者名叫李遵,他的这篇文章比较了儒门在思想上与佛道两家的不同。

按照他的说法,他自求学国子监之后,修为日增,每日砥砺自己。然而每当他看到仁义二字,总有一个疑惑。

当年的古圣先贤,为何要提出这二字。

他说上古之时,佛道两家昌盛,这两家地仙佛祖层出不穷,法力高超,教法微妙,为何先贤还要提出这仁义二字呢?

于是这位李遵先生,东渡东海,南下穷荒,西至佛国,纵览玄佛两家昌盛之地,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

上古圣贤之所以讲仁义,实在是补足佛道两家的不足。

玄门讲道德,佛门有因果。

玄门之仙求的是超脱,连天地都要超脱,这天下间的生民百姓,于大道多他不多,少他不少,实在是“为而不恃,养而不用”。

佛门纵然有度化众生的大愿,可众生与其而言不过是六道轮回之中的一道,云云有情里面的一种,不过是牢笼里需要破去的一个名色。

人之一物,在这两家看来既重要,也并非全然重要。

重要的是修行人,若是将这修行二字拿去,人也就不重要了。

正因如此,才有先贤高举仁义二字。“仁者爱人”,所谓的仁,便是针对这天下间最多却又最平凡的生民百姓提出来的。

苏彻读到这里,心中忽然有了些想法,默默催动青帝宝苑,现身于东极殿内。

层层阳和之气弥散,苏彻望着眼前硕大的丹炉,这东极殿的确是修行人的圣地。

“小圣人。”

器灵长乐上前拜首道。

“嗯。”

“小圣(本章未完,请翻页)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