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泡影(第1/1页)

作品:《回到崇祯末年

徐光明本就身体羸弱,说完了之后又两眼一黑。

直到又灌了些汤水,才苏醒过来。

只是一脸绝望的模样.......再也不想说任何话了。

“主子,我们抢了这些人,还发现了许多的垃圾!”

乌拉没心没肺的嘲笑,又让人抬出了许多零零碎碎的铁器。

这大概都是一些制作火器的零件,还有枪管......

接着乌拉又炫耀一般的,往后边车驾上的布子一掀。

又见到了几支巨大且黝黑的炮管。

“主子,这些都是我抢回来的!”

乌拉得意洋洋,仿佛抢来的总比自己做出来的,更加令人自豪。

陆舟却目瞪口呆。

他这下相信了,眼前这人指不定真就是什么徐光启的师弟。

毕竟徐光启半生致力于研究科学与火器,他的师弟跟这方面打交道也不稀奇。

而且乌拉还在一旁补充着,这些人所在的学堂,本是有明军把守。

是在明军溃乱的时候,少数还能见得着抵抗的地方。

陆舟心里更为确定,这伙人大概率就是建奴本要掳掠的大明工匠。

只是路线图在乌拉的手里,遗漏了这个地方。

这些原本处在宣大腹地的研究人员,一朝就被掳掠到了塞外。

陆舟让人下去对其他青衫人好生探问,果然名义上都是大明匠工。

只不过,却都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

陆舟这时心头又愈发的喜悦。

因为好像找到了目前发展最需要的人。

骨子里有华夏文化,可又包容科学的人。

其实明末,也是古代东方科学研究的高光时刻。

就陆舟的了解而言,从万历末到崇祯年间,就有这么一伙读书人,毫不排斥,且直面地奉献于科学。

他们有的人,甚至还是身居高位的官员。

比如徐光启。

曾经在崇祯的上疏奏中,就引入过地球是圆形,并需用经度和维度来划分的概念。

这从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是感觉不可思议的。

并且徐光启在数学方面也有贡献,与西洋人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思想。

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在农业上编撰《农政全书》,大胆的讨论甘薯的引用和种植......

其实,在明末这段时间里,整个国家自上而下,这样的人有不少,甚至愿为科学献身,也算是黑暗中的一缕光明。

东西方的科技在这一时代也得以交融。

只可惜恰逢乱世,甘薯等作物的效果也要几十年后才得以显现。

可要是到了满清,读书人搞研究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出现。

特便是绝不会出现在汉民的身上。

这时候,刘青峰也从一旁走了过来,拿起一支铳管,这好像是个燧发枪的雏形?

却不由感叹起来:“果然是垃圾!”

“垃圾!你才是垃圾!你们全部都是垃圾!”

徐光(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