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六章 无须理由(第3/4页)

作品:《寒门状元短剧全集

在平叛战争中有所建树,如果就这么把贼寇招抚,等于说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人,贼寇穷凶极恶,早已习惯劫掠为生,现在他们迫于形势接受朝廷招安,谁知将来何时会反叛?”胡嵩跃激动地说道。

在这问题上京营跟边军的立场完全一致,在场所有将领全都出言附和。

宋书道:“大人,咱出兵以来只跟贼人打了一仗,此时贸然谈招安,只怕养虎为患。”

中军大帐内鼓噪声响成一片,所有将领都爆发了,一个个浑然不顾这是在沈溪面前,直接将心中想法和盘托出,完全未顾忌这是否是他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沈溪一抬手,大帐内立即安静下来,但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躁动不已,没人愿意就这么休兵。

沈溪道:“你们顾虑什么,本官很清楚,你们中很多人希望靠杀贼建功,本官没有阻拦你们进取,但也要看清楚形势。”

仍旧没人说话。

沈溪再道:“一切都要顾全大局,此番南下并非只是为了平中原之乱,西南之地还有土司叛乱,沿海也有倭寇作祟,本官会带你们一步步平定,后面有大把立功的机会。”

刘序苦着脸道:“沈大人,这不一样吧?杀倭寇还有土司,能跟平中原叛军相比吗?”

沈溪打量刘序,问道:“有何不同?难道消灭中原地方盗寇,你们的功劳会更大?你们是军人,要听从号令,而不是在这种关系大局的问题上自作主张!”

当在场之人发现沈溪脸色阴冷,不敢再发表见地,都知道沈溪这会儿动怒了。

连平时话很多的唐寅都站在沈溪身旁,默不做声,好像事情已盖棺定论,也就没有人出言顶撞,好像招安之策就此定下。

沈溪再道:“不过……贼寇提出招安,在本官看来只是缓兵之计,他们想寻找我们各路人马的破绽,找到突破口。不过他们中大多数人不过是普通百姓,罪不至死,本官不会赶尽杀绝,现在要等朝廷进一步指示……接下来两日,我们先进兵归德府城,几时再出兵,等候命令!”

“是,大人!”在场将领全都领命,虽然心中有些想法,却轮不到他们来干涉沈溪乃至皇帝的决定。

……

……

招安之事,并非沈溪主导。

叛军不敢直接投降沈溪,便找一向对叛军宽厚的马中锡,由马中锡跟朝廷谈,但显然这是欺负马中锡过于仁慈,叛军有很大可能一边假意归降,一边转移人马,伺机跟朝廷兵马决战。

谁都不会觉得自己一定弱人一等!

叛军在中原兴风作浪,连曾领军平定中原响马有功的胡琏此番都折戟沉沙,贼寇想当然地觉得他们的人马比朝廷军队更为精锐,此时谈招安,更像是敷衍和推搪,必须要在战场上以绝对优势让贼寇胆寒,招安才具备可行性。

升帐议事结束,兵马原地驻扎。

归德府周边未有大批贼寇活动的迹象,沈溪基本没有考虑遭遇夜袭的可能,但军中准备工作非常完备,唐寅到中军大帐时,沈溪仍旧拿着地图,不过这次没有写写画画,只是在看着什么。

“沈尚书,营防已布置好,明日一早动身,中午左右便可抵达归德府城城……已提前派人去商丘县城通知地方官员,让他们做好迎接大军入城的准备。”唐寅道。

沈溪点了点头:“很好。估摸再有几天,河南巡抚胡琏便会带领兵过来跟我们汇合。”

唐寅道:“真要先休兵,等候朝廷招安的御旨下来?现在咱们到了河南境内,这里是中原叛乱的重灾区,周围有好几个县城为叛军占据,就这么放任不管的话,就怕平民百姓要遭殃。”

说话间,唐寅带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绪,想要劝说沈溪领兵继续跟叛军交战,跟军中将校的态度无异。

沈溪笑了笑,问道:“怎么,伯虎兄也觉得自己军功太少,要靠这一战来为自己积攒功劳?”

“沈尚书莫要言笑。”

唐寅面色有些尴尬,“叛军猖獗一时,河南地方被他们践踏得不成样子,这里距离中都凤阳不远,如果咱什么都不做,驻步不前的话,朝廷恐怕会有人说三道四,影响沈尚书的清誉。”

沈溪笑着摇摇头:“不会,朝廷现在是谢于乔主事,他会压下所有对我不利的言论,因为招安之议正是他一力主张,他总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吧?”

唐寅皱眉:“谢阁老跟沈尚书之间素有嫌隙,此番一定会站招安的立场?朝廷各路大军都到了河南和山东腹地,不趁机将叛军消灭的话,日后恐再难寻觅如此良机……还不如全歼敌军,来个一了百了,图个耳根清静。”

沈溪放下手中的地图,神色轻松,“如果朝廷决心以武力解决问题,自然会有圣旨到来,否则我们只能按照出征前制定的战略,暂时留驻商丘隔岸观火……总归几天内便会有消息传来,不需你我担心。”

说到这里,沈溪站起身来:“时候不早,你我该回去歇着了,明日抵达归德府城,正好可以整顿一下兵马,为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