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体(第1/3页)

作品:《寒门状元短剧全集

王琼见过何鉴后,又去拜会了户部尚书杨一清。

二人作为多年老友,曾在西北长期共事,如今王琼要离京前往地方,自然要跟杨一清打声招呼。

可惜这天杨一清府上访客众多,络绎不绝,始终没时间跟王琼谈正事。

王琼虽然揣测杨一清可能是有意堵他的嘴,但还是耐着性子到天黑,一直等杨一清把该见的人见过,二人才来到杨府书房细谈。

杨一清上来先道歉,然后对王琼离京直抒己见,重点是朝廷开春后即将进行的战事。

“……如今户部缺少钱粮,这场仗能不打还是不打,若将士那边实在推脱不了,把时间往后拖一拖,挨过夏收也是好的……”

杨一清和王琼间分歧明显。

王琼站在沈溪一边,希望能一举把鞑靼部打痛,为边疆迎来数十年的和平。杨一清回朝后投靠了谢迁,主张不战,所以杨一清说话的态度,跟他的政治倾向并无二致。

王琼没反驳杨一清,道:“这次之厚把西北所需粮草物资筹措齐全了,听说并未狮子大张口,全都在那些商贾可承受范围内……现在只是少数几个地方的商会捐纳,剩下还会有大笔纳捐,按照这势头,对草原一战希望极大。”

杨一清愣了一下,然后道:“德华,既然你就要离京,有件事我也不想瞒你,其实……之前我所说户部缺粮,倒也没那么严重,实在是谢阁老不支持对草原开战,所以有意延迟了西北地方粮草调度,并非是故意让前线将士挨饿受冻。”

王琼笑了笑:“难道你以为我对此一无所知?”他跟杨一清原本有些嫌隙,但在杨一清主动把话挑明后,所有误会一下子解开了。

王琼接着道:“应宁,你不必太自责,其实回京前我已做好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总的来说,一切都还顺利,只要粮草不缺,边关就会稳定,全军上下注意力都将放在开春后那场战事上,希望在战场上有所斩。”

“可惜草原毕竟不比中原和江南,实在太过贫瘠,想以战养战很难,粮草必须齐备,调度起来很麻烦……”

杨一清问道:“这些话,你可有跟沈尚书说明?”

“怎会不说?”

王琼道,“之厚在三边总制任上时间不短,他领兵对鞑靼作战几乎是百战百胜,还无败绩,对草原上的情况比你我更加了解……所以他既然决定要打这场仗,必然是深思熟虑后,不会轻敌冒进。”

杨一清想了下,最后点头:“换作旁人,怕是谁都不觉得这场仗有获胜的可能,但若是之厚……就看支持谁了!”

说完,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显然连杨一清也觉得这场仗可以打,甚至胜算颇高,不过碍于杨一清在朝中的靠山是谢迁,所以在选择战或者不战的问题上,杨一清只能是没有立场,一切都听从谢迁安排行事。

而王琼作为西北统帅,天高皇帝远,反倒可以无所避讳。

毕竟王琼需要负责的对象是西北军民,杨一清则要为自己的前途做更多考虑。

王琼显得很自信:“打就打吧,打赢了你我一起庆功,就算输了,大明也不至于伤筋动骨,毕竟钱粮都是之厚自行筹措,朝廷府库几乎没受任何影响……而且现在的鞑靼连年内战,已成强弩之末,再不是以前的不败之师,无力反攻我大明!”

……

……

沈溪在对何鉴做出不擅自决定增设新衙门以统筹战事的承诺后,把相关奏疏以正常的流程呈递通政使司。

通政司将奏疏呈递内阁,谢迁看过奏疏后,以“并无先例”为由在票拟中否决沈溪的提议,奏疏呈递到司礼监时已经是正月十三。

这会儿豹房正在准备上元节灯会。

按照朱厚照的要求,以前在皇宫内施行的宫市制度要照搬到豹房来,张苑忙着操办,听说沈溪上疏要开新衙门全权负责出兵事宜,张苑感到事情非比寻常,立即把沈溪的上疏调来亲自过目。

虽然张苑的学问不高,但危机意识极强。

这也跟他之前在皇宫内的遭遇有关,当他察觉到沈溪有可能借此将司礼监的权力架空后,他已经联想到沈溪战后会趁机把他拉下马,甚至像对付刘瑾一样除掉他……

“我这大侄子,做事向来不择手段,连对他有提拔之恩的谢于乔都被他甩在一边,我这个伯父恐怕也不放在他眼里……而且他一向羞与我为伍,可能还会为了隐瞒他有个太监伯父的事情而对我痛下杀手!不行,我绝对不能让他得逞!”

张苑顾不上安排上元灯会的事情,赶紧返回皇宫,本来他想按照谢迁的票拟直接把沈溪的奏疏给回绝,但随即他意识到一件事:

“如果就这么回复,大侄子一定会去面圣,我现在想阻碍他面圣基本不可能,若他见到陛下,这件事一准儿会被通过,可能他还会借此抨击我!毕竟陛下说了,涉及军务一律由他这个兵部尚书做主……哼,我这大侄子可真够狡猾的,不知不觉便设了个陷阱让我往里跳!”

张苑不敢擅自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