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河道见闻(第1/1页)
作品:《回到清朝做盐商天禄书院》“乡亲们,晚饭后记得过来领东西,军部给咱们发胶鞋了。”总渠三号工段,赵四喜正在公告栏上贴一张公告。公告是他去团部抄的。
四喜因为识字,现在是河工第三团的一名副科级文员,也算是一个小干部了。他的父亲就编在三团,母亲没有编制,属于外协人员,平时在团部的托儿所,负责照顾孩子。
因为大人要出工,所以流民中的孩子小一些的都统一放到托儿所集中照看,大一些的都放到学校上学。
这次工程非常大,淮海军在河南、安徽等地招募了近百万的流民,这些流民中青壮男女有一多半。
淮海军为了方便管理,把青壮编成工程团。一个团两千人,加上家属有四五千人。每个团负责一个河段的工程,团部就设在附近。
现在河道的工人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洪泽湖危害地方多年。听说淮海军治理洪泽湖,许多洪泽湖周边的百姓都自发地赶到工地参加施工。
等到总渠建好之后洪泽湖周边,还有总渠的两岸能够增加几千万亩的上好水田。这些田地差不多可以养活一个省的人口了。
这就是为什么董书恒砸锅卖铁也要修这条总渠的原因了。
现在平均每天都有几万两的白银砸在这个工程上。这还是因为没有给工人工资。
没有工资,这些流民还愿意在这里干下去?
是的,这是因为淮海军承诺:河道建好之后,会每户分十亩水田。这个对百姓的诱惑真是太大了。
他们都是都把这条河当做自家的河来挖。以后自家的田地就要靠着这条河灌溉了。
所以大家都是干劲十足,更何况淮海军管一日三餐,白米饭管饱,都是白灿灿的南洋大米啊!还有啥好抱怨的呢?
“四喜,你娘咋还没帮你找个媳妇哩?这都做官儿了,做官了怎么能够没媳妇儿呢?”一个中年人打趣道。
“赶紧闭上你的嘴,咱家四喜取不取媳妇儿,哪里轮到你来管。”这时四喜的父亲从人群里走了出来。
他拍了拍四喜的肩膀。儿子现在可是自己的骄傲,四喜现在是淮海军的一个干部了,虽然是不入流的小官,但是这在老赵家也是史无前例的。他们家以前只是一个小地主而已。
“大家先别说了,听我说,军后勤部调了一批胶鞋给我们,只有下河的人才能领哦。等会儿大家伙吃完饭记得到仓库那边登记画押领取。”
这胶鞋可是好东西,原来天气暖和的时候,河工都是光着脚下去挖泥,就是怕浪费鞋子。河床上的烂泥容易粘在鞋子上,所以穿着布鞋下河劳动,没几次鞋子就坏了。现在天冷了,自然不能再光脚了。
穿上胶鞋就不一样了,湿气渗不进来,不会把袜子弄湿,这样就不会太冷了。
不过这种鞋子只有淮海军生产,淮海公司的鞋厂掌握了橡胶硫化(本章未完,请翻页)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