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你看这条河,它又大又宽!(第2/6页)

作品:《小说大明朱元璋求我称帝免费阅读

实际上,就连迁都,都是方世玉的建议,只是大明刚建国的时候,内忧外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所以这建都只能选在内地,没有办法的事情。

如今大明已经趋于稳定了,云贵川那些土司不过是跳梁小丑,朱元璋的义子沐英就能解决了,因此朱元璋才想着迁都。

即便朱元璋不迁都,再过几年,朱棣登基,也会迁都。

但迁都,毕竟不是一件小事。

朝廷的六部在什么地方,注定就会以什么地方为发展的核心。

朝廷若是想要迁都,那就得重新规划城池,宫殿,守军,军民调动等等等等一大堆琐碎得事情,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标闻言,却是愣了一下,不由得问到:“爹,您是认真得吗?”

朱标早就知道了方世玉进献过迁都得建议,实际上不只是朱标,朝廷得文武百官,也都清楚。

即便没有方世玉,朱元璋原本也没准备在应天定都,而是准备在老家凤阳定都,但凤阳那鸟不拉屎得地方,确实不大合适。

最主要得是,凤阳一马平川,无险可踞,一旦遇袭,瞬间就成了孤城一座。

敌人攻打起来,那简直不要太简单。不仅如此,凤阳得交通,那也是一大难题,运输极其不发达。

朱标也是很赞成迁都得,见朱元璋点了点头,当即继续说到:“爹,儿臣觉得若是要迁都得话,可以着重考虑三点。”

江南显然也不合适,若是迁都江南,那还不如在应天,江南太富庶,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得纸醉金迷。

朱元璋倒是不担心这个,但是保不准后面得那些孙子,若是定都江南,后面那些孙子过惯了纸醉金迷得生活,哪里还知道北方得老百姓生活多么凄苦?

“说说看。”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朱标继续说下去。

“这第一点,那就是运输一定要发达,江南作为咱大明最富庶得地带,江南的物资,势必要运往都城的。”

“所以,如果运输不方便的话,对于新都而言,迟早都会出问题的。”

“这第二点。人口一定要够多,新都不能指望朝廷强行从各地迁移民众过去,劳民费财不说,还容易引起民怨。”

“第三就是,新都的选址,最好是能选在附近有大批可耕种良田的地方,否则大规模从其他地方运输粮草,损耗极大,得不偿失。”

朱标闻言,当即缓缓说到。

定都,对于一个王朝或者国家来说,那都是重中之重的,不仅要考虑当下的情况,还得有全局观。

如今的养心殿,只有朱元璋跟朱标父子,并无外人。

“你所言不假,为父心中目前有三个选择,你看看哪个好?”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才继续说到:“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以及你四弟所在的北平。”

“这三个地方,虽然就久经战乱,属于关中地区,洛阳长安,更是荒废多年,但那是九州中心,作为一国之都,仍是最佳选择。”

“但如今这两个地方,百姓故都遗址等等都是大问题,因此为父也是一时之间,拿不准主意。”

“开封是宋朝都城,又有黄河作为隔断,关隘防务,均是上上之选,而且紧挨华北平原,物产丰饶,自给自足基本不是问题。”

“最后说说这北平,有居庸关跟山海关两大关隘,又有喜峰口这种易守难攻的地方,防御设施为大明最齐全的地方,还有阳平关以及潼关,内三墙。”

“只是这北平陆路运输极为困难,若是需要运送物资,就只能走海路,这样才能保证物资供给充足。”

朱标闻言,却是笑着问到:“老爹,您觉得这三个地方,哪个更好?”

朱元璋笑道:“如果没有那小王八蛋给为父留下的《精兵是如何练成的》这本书,为父原本是最看中洛阳的,但是看完了那小王八蛋的书后,为父却在洛阳跟北平之间,摇摆不定起来。”

“不过那小王八蛋倒是建议为父迁都北平的,只是当时时间紧急,也没来得及细讨。为父原本想等着那小王八蛋回来后再商量,可是如今两年多过去了,那小王八蛋音讯全无,为父不想再拖下去了。”

朱元璋想起方世玉,不由得又叹了口气。

朱标直接选择性忽略了朱元璋因为想起方世玉唉声叹气这件事,他耳朵都快起茧子了,每次只要提及方先生,老爹总要唉声叹气,一开始朱标还好言安抚一下,后来直接选择性无视了。

说得好老爹心里舒服点,说不好,老爹对自己就是一顿暴揍!

如今应天只有自己能抗揍了,原本四弟在的话,还能分担一下,或者十五弟跟十七弟也能分担一下,可如今他们都不在啊!

“老爹,洛阳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若是迁都洛阳,咱大明就可以重开丝绸之路,对于西域各小国的控制力,也可以更上一层楼。”

“但方先生却说咱大明将要面临的是数千年来,最动荡的时局,未来的贸易重点并非在陆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