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1/2页)

作品:《穿堂惊掠琵琶声为什么是禁书

马上记住逆天邪神网,,如果被任意浏/览/器转/码,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说完,孟新堂又将脑袋凑近了一些,笑着问:“还听得懂吗?”

沈识檐看着他点了点头,结果因为下巴搁在了桌子上,点头的过程并不顺畅,他就好像很奇怪似地,眯着眼睛朝下看,看是什么在挡着他。

灯光把沈识檐的头发照得都很亮,额前的碎发已经搭上眼眉,yin影投在迷蒙的眼睛上。那双眼睛闪得越来越慢,最后,终于阖成了很温柔的一条线。

孟新堂怔了怔,好一会儿,像被什么东西牵着,没什么意识地就抬起了手。

离他黑黑的头发越来越近。

一直没动静的沈识檐忽然睁开眼,也抬起了头。

“你说的,我全部认同,”沈识檐好像忽然清醒了似的,直起了身子,还揉了揉有点酸的脖子,“真的,全部认同。而且我真的挺佩服你的。”

孟新堂有一点突然的慌乱,很快,他假装镇定地收回了手,又重新将胳膊拄在桌子上。

“哎,”沈识檐用手掌敲了敲自己的脑袋,“有点儿晕。”

沈识檐爱喝酒,但他喝酒有个很奇怪的地方。别人是要么不醉要么一醉到底,他不是,他跟他爸一样,有时候一喝酒突然就上头,立马就晕乎,不过这阵晕来得快去得也快。倒也不是回回都这样,偏偏今天让孟新堂赶上了。

“那不喝了。”孟新堂端起杯子来,想把自己杯里这点gān了。

最后杯中酒的这说头,到哪个酒桌上都一样。沈识檐也跟着端杯子,一看自己的那只杯子放得离自己那么远,还愣了一下。等他拿起杯子,才觉得不对劲。

空的?

“哎?”

孟新堂没忍住,一点也不收敛地笑得浑身都颤。也不知道是刚才的沈识檐更醉一些,还是现在这个更醉。

第十三章岁岁照海棠

那天孟新堂没回,一是不知道沈识檐到底醉没醉,二是也确实晚了,不好打车。沈识檐带他到了东间,迷迷糊糊地给他都安排好,说了声“晚安”,便打着哈欠转身离开了。

孟新堂站在原地打量着这屋子,发现这大概是沈识檐小时候或者曾经睡的屋子,立时觉得仿佛是一不小心,到了什么秘密基地。他意识到,他想看的沈识檐,他想探寻的属于他的过去,或许都留了很多踪迹在这屋子里。

房间的灯很特别,不是可以摁的开关,而是挂着铜铃一个拉绳,铜铃摇摇晃晃,垂到孟新堂膝盖的位置,是小孩子也能够到的高度。

墙壁上很gān净,什么都没有贴,只挂着一幅水墨画。孟新堂走近了,站在画下去瞧。画上是一家三口,正扑灭着一卷着了火的草席,周边是簇簇鲜花,头顶是浩然一轮月。

这是不小心点着了草席?

他研究过书法,所以很轻易地,识出了旁边的一行落款。

“乙亥中秋,识檐岁满十。”

中秋是生日吗?孟新堂在心里暗暗划了一笔。

“小儿始无赖,秉烛拟月光,盼庭内海棠开。未见花开,误绘一dàng晚霞。遂今辰寄,愿童心不泯,岁岁照海棠。”

所以,十岁的沈识檐,会将蜡烛当作月亮去照映海棠花,结果不小心点着了一旁的草席吗。看着那画,孟新堂不自觉地开始想着,举着蜡烛的沈识檐会是什么样的神情,发现席子着了的沈识檐又会是什么样的神情。

原来这人从小时候起就这么làng漫。

“锦阮作于家中庭院,时旬在侧。”

接着往下读,孟新堂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两个名字。

时旬,锦阮。孟新堂看着那行娟秀的小字,明白这大概便是沈识檐的父母。画里的男人大笑着,端着一盆水,但丝毫没有因这火着急的样子,女人只有一个背影,头发挽在脑后,耳边垂着的那一缕随风扬着,很温柔的样子。两个人,都很符合孟新堂的想象。

因为知道沈识檐的父母均已故去,孟新堂读完这行字,再看这幅画的时候,心里更加复杂了些。有这样的父母,沈识檐的过去该比他想得还要诗情画意。

再看看四周,一张书桌,一个柜子,一张g,都是木头的。屋子里有一股很淡的清香味,孟新堂摸不清来源,不知道是不是这木头散发出来的。他凑近了书桌,去看小书架上摆着的书。有几本琵琶曲集,一本百科知识,两本人体结构,最末端,还有一本黑皮金字的《新英汉词典》。

这书有些眼熟,孟新堂想起来自己好像也有一本来着,是很古老的版本。

或许是因为找到了一点两人之间的共同点,孟新堂起了兴趣,伸手拿起了那本词典。可还没来得及翻开,一阵铃声就钻到了他的耳朵里,叫停了他的动作。声音不大,孟新堂判断出是沈识檐吃饭时放在厅内的手机在响。

铃声响了好一阵。

他将手中的词典放回去,转身往门口走去。等了一会儿依然不见有人接,他便出门去了前厅,路上